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6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961452
蟾蜍及其制品寒热药性理论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19期
     《本草纲目》言蟾酥“甘,辛,温;有毒,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本草求真》则进一步阐述了其治病机制:“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故必用此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出,不留内入,而热自可以除矣。”《毒药本草》言蟾酥为蟾蜍的主要有效成分,“辛,温;有毒”[2]。关于蟾酥的药性,《现代中药药理手册》[7]记录:“蟾酥,辛,温,有毒,功用解毒,止痛,开窍醒神。”《常用抗癌中草药》[8]中记录:蟾酥,“甘、辛,温;有毒,攻毒消瘤,通窍止痛,强心利尿”。综上可以得出,蟾酥药性偏温,临床应用时可偏重于辨证为寒证的患者。

    2 蟾蜍、干蟾 、蟾酥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前,蟾蜍、蟾皮、蟾酥在临床中应用较广。蟾酥、干蟾皮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恶性淋巴瘤、肠癌、食管癌、白血病等,外用治皮肤癌、子宫颈癌及乳腺癌等[8]。蟾酥主要应用其注射液,将其加工成蟾酥注射液、胜癌注射液、癌迪注射液等,主要用于皮肤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成骨肉瘤治疗等,也可用于放疗、化疗中提高疗效及升高白细胞[9]。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应用中较为谨慎,多用于外治方法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