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知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全球成人未经检查的消化不良发病率达20.8%,国内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消化门诊的52.85%,而符合罗马Ⅲ标准者占就诊者的28.5% [1]。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治疗应考虑生理和心理因素[2]。中医辨证过程实际上是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对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信息进行一系列连续加工的认知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理论和模式识别原型理论的相关观点对认识、 理解中医辨证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模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医生作为辨证的主体,其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结构、 独特的临床经验、 灵感与顿悟思维、 性格特征以及情绪、 动机等心理因素对中医辨证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客观上反映了中医辨证过程存在着主体差异性、模式多样性、 灵活性的认知特点。本研究将认知行为干预融入至中医诊治过程中,形成认知干预有中医理念,中医诊疗有认知行为,通过观察与比较常规中医疗法和中医认知疗法,选择相关研究指标和評价临床疗效,为提高FD患者的治疗质量寻找更多的治疗途径提供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排除标准 (1)内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断等器质性病变或食管炎或有明确的上述疾病史者;(2)实验室、B 超、X线检查有肝胆胰腺病变者;(3)患有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