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7年第18期
编号:13092840
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第18期
     1.2.1 经典对于脓毒症的描述 传统中医药并无脓毒症一病名,但是在“伤寒”“温病”“走黄”“内陷”等疾病中均有关于脓毒症的描述[12]。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和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是对感染性疾病脓毒症发生发展演化和治疗的研究。《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素问悬解热论篇第三十八》:《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据此该病可属中医“伤寒”或“温病”的范畴。

    1.2.2 现代研究成果 2013年发布的《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13]的发布,从脓毒症的不同阶段的中医病因病机着手,为脓毒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诊疗指明了方向。大多数医家目前认为“毒、热、瘀、虚”4个方面为脓毒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毒邪内蕴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毒瘀阻络是本病病机的关键,刘清泉[14]提出“正虚毒损,络脉瘀滞”;赵淳教授指出“脓毒症病机多为素体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外感毒邪,正不胜邪,气机逆乱而发病,严重者脏腑受损,甚者阴阳离决”[15]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