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芳香疗法”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3)
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陈延之《小品方》用“芳香疗法”治疗内科急症,如《肘后备急方》载“治霍乱心腹胀痛……浓煮竹叶汤五六升,令灼已转筋处”,“灼”者即熏蒸治疗。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芳香药物治疗外感热病,如用太乙流金散烟熏、用桃枝洗方外浴、用辟瘟杀鬼丸香佩、用粉身散作粉剂扑身、用赤散搐鼻。《本草纲目》介绍了涂法、擦法、敷法、扑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芳香疗法的给药方式。2.3 芳香药品的剂型更加丰富
清朝,随着西方精油、纯露提取工艺传入中国,香药剂型也更加多样。首先,在清宫内出现了多尔门的那油、水安息油、巴尔撒末油、冰片油、沉香油、薄荷油等精油制品;其次,在太医院内囤积有状元露、红毛露、黄连露、青梅露、龟龄露、参苓露、延龄露、凤仙露、桂花露、国公露、补益延龄露、佛手露、神仙长寿露等芳香药露[15]。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各种花露、各种香油药酒”的描述,他提到最早传入中原的露——“蔷薇水”(又名“大食水”)具有芳香清洁及美容美体等功效。
2.4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香熏疗法的理论趋于成熟
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明代的《普济方》中记载了很多香方的组成、制作和用法,如苏合香丸、安息香丸、木香散、沉香散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