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7年第33期
编号:13212351
嗜神经侵袭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第33期
     笔者前期研究中发现,SACC浸润性极强,易沿神经组织扩散,常侵入血管或淋巴管造成肿瘤转移,该生物学行为由多种临床特征所致[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PNI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亦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直接相关性,术前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样不是PNI发生的前提条件。笔者观察到有多例患者,其术前并无淋巴结转移,然而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已存在有PNI,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推断肿瘤细胞沿神经组织浸润扩散方式与淋巴结转移方式是两种不同的转移途径,其内在的生物学机制亦不相同,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PNI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发生在小涎腺的SACC,其术前出现PNI的概率要高于大涎腺患者。在本研究中,主要是发生在腭部的SACC出现PNI多见,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位于腭部的SACC细胞易于侵犯腭大孔,沿腭前神经组织浸润扩散,其生物学机制可能与腭大孔的解剖结构有关。PNI与SACC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