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卒中防控的重要窗口(1)
我国是全球脑血管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卒中已经成为总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预计到2030年,我国卒中患者将超过3000万人。对此话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董可辉教授在2017年11月11日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脑健康大会”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董可辉教授说,给予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有助于减少卒中相关死亡和残疾风险。NICE和HR-NICE
董可辉教授首先介绍说,2015年,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的概念,NICE包括临床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和轻型卒中。TIA的概念1958年由Fisher 教授提出,从1958年到2009年间TIA的概念不断发展和演变。早期对TIA的诊断更多的是依靠症状以及症状的持续时间;之后,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开始逐渐淡化TIA时间——症状概念,更多地强调组织学损害。2009年美国卒中学会提出的TIA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传统TIA定义重点关注症状持续时间(24小时内),等待症状自行缓解,干预不够积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