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比较(3)
2.3 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缺血性脑卒中、心律失常、短暂性脑缺血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80%的脑血管疾病均是ICVD,即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从而致使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9-10]。血管内介入术相比于传统的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而言,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11],目前临床上治疗ICVD的主要药物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两种药物均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2-13],能够有效预防由于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管栓塞,而ICVD患者的血管栓塞机制主要为AS引起的动脉血管狭窄[14],药物治疗虽然能够降低ICVD患者的发病风险,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管狭窄问题。本研究通过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善情况、NIHSS评分、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