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229730
铜绿假单胞菌菌毛蛋白诱导IL—1β产生的研究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第12期
     菌毛蛋白(Pilin)是菌毛的化学组成成分,而在铜绿假单胞菌菌毛中Ⅳ型菌毛是最主要的致炎因子之一,Ⅳ型菌毛的主要组成成分是PilA蛋白[6],一个菌毛由几千个PilA蛋白亚单位组成。PilA二级结构从N端到C端分别为:延长的α-螺旋(α1)、αβ环、αβ片层及D(disulde-bonded loop)区,D区两侧为两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成熟PilA蛋白的N端序列是高度保守的,此区被认为是PilA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区段,使菌毛蛋白连接形成螺旋四级结构。相比之下,其余的氨基酸序列不太保守,尤其是D区(菌株PAO1中,位于PilA蛋白的第135-147位氨基酸残基)(图1)。

    PilA蛋白可通过其D区及附近区段结合真核细胞膜糖脂受体asialo-GM1(neutral glycolipid gangliotetraosyl-ceramide)[7],此区段被称为C端受体的结合域。在菌株PAO中PilA的C端受体结合域单点突变K130I后,菌毛对人类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合则增强。因此,C端受体结合域对菌毛与不同表面的结合有重要作用。PilA蛋白含有KSTQD模体,位于D区,这种类似结构域存在于一些与人类8 kD动力蛋白轻链1型DYNLL1(cytoplasmic dynein light chain1)蛋白相互作用的病原相关蛋白中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