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年第16期
编号:13297857
杨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简介(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第16期
     1.2 脾胃分治,调气理血并用

    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其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主运化提供前提;脾主运化、消化食物,转输精微,也为胃的继续摄食提供条件及能量,二者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化生、输布等生理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脾胃虽同居中焦、共主消纳,然则生理功能各有偏重。此外,脾属太阴湿土、胃属阳明燥土,病症特点亦不尽相同。杨华教授认为,脾胃之病当分而治之,调气理血并用。

    张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将脾胃分属阳明、太阴二经,并以提纲证“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呕,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和“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开宗明义揭示出二者虚寒与实热不同的证候特点[4]。杨华教授认为在临床上不仅要重视脾胃的整体性,重视其气机升降枢纽的作用,同时还要认识到脾胃二者生理病理上的不同之处,辨证施治,如:脾属太阴湿土,阴常有余,阳常不足,故脾之为病多是脾气虚寒证,治宜温中健脾,“宜服四逆辈”;胃属阳明燥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胃之为病多表现为实证、热证,治疗多用“承气汤及白虎汤类”[5]。张仲景将脾胃分属阳明、太阴二经,治法方药不同,启示后人脾病与胃病有异,需辨证分而治之。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脾胃也有相统一的一面,诚如李杲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脾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营养气血者也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