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年第16期
编号:13297856
杨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简介(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第16期
     2 临床经验

    2.1 抓主证,明辨病机

    医者临床治病总是期望能找到特效药,药到病除。张仲景的经方,往往就是这种“特效方”。何为经方?经者,验也。经方就是经验方。仲景的经方药味少,组方严谨,用药精当,适应证明确,疗效确切,值得我们好好学习[13]。杨华教授认为,经方应用首先要学会抓主证,即抓住疾病的主要脉证。刘渡舟教授也曾提出“抓主证是辨证的最高水平”。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国医大师张琪认为,机体内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其外部都有相应的证候群,必然有一些起决定性和主要作用的证候,其他证候都是随着这种证候的产生而产生、转变而转变的[14]。前者就是主证,后者是兼证。抓主证的意义就在于执简驭繁,于变化多端、纷繁复杂的病因、病机中,抓住主要矛盾,主证一除,则有豁然开朗之感,病入坦途矣。

    张仲景对抓主证这一方法的运用技巧就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在《伤寒论》六经病每一篇的篇首均列出了本经的提纲证及主方,使得各经病的辨证论治一目了然。例如:小柴胡汤有“往来寒热、胸胁苦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口苦、咽干、目眩”和“脉弦细”等症状与体征,而主要的三个症状是口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其“口苦”反映的病机是少阳胆火上炎;“往来寒热”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恶寒和发热的交替出现,它应该有别于疟疾的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是指胸胁部满闷不舒,病机是邪犯少阳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