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栋教授从“瘀”论治结肠黑变病经验总结(2)
1.2 病久而气虚、血行不畅而至血瘀本病为慢性起病,有研究表明持续服用蒽醌类泻剂4~12个月可诱发结肠黑变病[9],黑变的累及范围及色素深浅程度与泻剂服用时间成正相关。大多数患者在使用泻剂超过2年后病变范围可以累及全结肠[10]。结肠黑变病患者病史较长,便秘日久则血虚津亏,津液不足则肠络失去濡润,肠壁血行缓慢则瘀滞不通。患者病程日久,正气亏虚,气虚动血无力,血停为瘀,瘀血内生,阻滞脉络而发病。这一点符合清代名医叶天士主张的“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理论。病久伤血,侵袭络脉及所络之脏腑。病久阳气虚,络脉血运无力,血行停止,导致脉络瘀阻[11]。
本病的病变部位在大肠,但全身的气、血运行在疾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肠黏膜的色素沉着,从中医角度讲可以看作瘀血停滞的表象,由于患者气虚、血虚使全身血液循环瘀滞,日久肠道失养,进而出现肠壁变黑,从而导致结肠黑变病的发生。血虚则血脉无以充盈,血行不畅易致血瘀,可见脐腹疼痛,甚或瘕块硬结。从现代医学角度讲,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显著增高[12],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13],可以理解为瘀血在肠道形成瘕块的表现,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血瘀”在结肠黑变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