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年第24期
编号:13281001
结合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第24期
     1.4 体育课程选择缺乏实效性

    高举健康促进大旗的高校体育课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以及健康素养养成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首先,以浅层兴趣及难易程度为导向的体育课程项目选择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易波动也易转移,长期来看对学生活动积极性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促进体质健康的目标也无从谈起;其次,以传授运动技能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模糊和隐蔽了体育课健康促进的功能,无法实现“养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2 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与大学生体质健康

    2.1 中医体质辨识理论

    中医体质辨识理论是以中国传统医学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治未病”的预防观弥补了现代健康管理手段的不足。中医体质辨识是实践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的方法,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学指导,而且融入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更容易被国民接受,是体现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1]。2009年国家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9类即血瘀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为体质辨识及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中医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2]。根据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体质可以分为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各种偏颇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化的内在依据。中医体质辨识是实施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