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年第32期
编号:13267104
基层门急诊救治“三无”患者的现状与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第32期
     社会工作最初从城市开始,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乡镇环节相对薄弱。自2007年7月开始,全国已实现居民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全覆盖;灾民救济中也开始贯彻“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再针对城乡居民分别实施不同的救助标准,司法判例和司法解释也推翻了实施多年的城乡居民赔付标准不一的陈规惯例。所有这些实践,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积极的评价,为基层医疗机构对于“三无患者”的救治减轻极大的压力。国家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当仁不让,不过,在现代社会救助工作中,社会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从性质上看,社会组织大多是“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的不足;从效率上看,社会组织比单一政府在社会救助各方面的效率更高,可以推动实现社会救助供给的多元化,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并达到利益配置的最优化[12]。

    3.2 加强“三无人员”救治的舆论宣传

    城市“三无人员”是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对象。作为弱势群体,他们无力申述自己群体的话语权,无法主动去“刷”自己的存在感,发出的声音也相对微弱,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严重不足。有关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应该高度重视“三无人员”社会存在的舆论宣传,让全社会都能感觉和体验他们的存在,正视他们的权益包括身心健康权、生命保障权、疾病救助权等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