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329250
失眠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第1期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与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失眠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两者常以共病的形式表现出来。失眠不仅是抑郁的一个症状,也是引起抑郁的重要因素。长期失眠会加重抑郁,影响抑郁的康复与愈后;抑郁患者就诊主诉也常以失眠为主。两者之间关系较为密切。明确失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失眠;抑郁;相关性;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 R740;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1(a)-0045-04

    失眠属于生理心理疾病,是指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合适的睡眠环境,但对于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到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其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易醒。长期的失眠不仅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情绪障碍,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抑郁[2]。抑郁症属于常见的精神疾病,失眠是抑郁症诊断标准中的重要一项。约9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的症状[3],有5%~30%的失眠患者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如抑郁与焦虑[4]。失眠与抑郁呈复杂的双向关系,目前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机制可以解释失眠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

    1 中医对失眠与抑郁的认识

    1.1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1.1.1 中医关于失眠的记载 古代,中医对睡眠的研究从先秦到清代均有记载。失眠在中医上称“不寐”,《内经》中又称为“不得卧”“目不瞑”,其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素问·逆调论》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认为是脏腑功能失衡可导致夜寐不安。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将不寐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并提出了“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观点。由此可见,张仲景认为精神与情志因素对睡眠有重要影响,这对现今的临床应用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分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载曰“不寐症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1.1.2 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分析 中医认为不寐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现代社会失眠的主要病因多为情志所伤与饮食不节。其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作息变得十分紊乱,易造成劳逸失调,这也是失眠的一大病因。

    不寐的病机主要有神明失养、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脏腑失衡等[5]。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脑密切相关。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1.2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1.2.1 中医关于抑郁症的记载 中医经典中并无抑郁症的病名,但对于“郁”的记载却有很多。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素问·举痛论》载“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說。明代《医学正传》中首次采用了郁证这一病症名称。此外,中医上脏躁、不寐、梅核气、奔豚气等症状的描述与抑郁症的症状多有相似之处。因此,中医上的“郁病”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的范围不同,不能把现代抑郁症简单地归为中医的郁证。

    1.2.2 中医对抑郁病因病机的分析 中医上有很多疾病与抑郁症的症状相似。根据中医古籍对相关疾病的记载,并结合古往今来的中医临床的经验,可知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体质因素、外邪侵扰、病后体虚等。其主要病因总属情志所伤。抑郁症的病机是由脏气受损引起的气机失调、神明失养。主要表现为心神失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肺气郁闭、肾精亏虚[6]。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肺、脾、肾、脑有关。

    1.3 中医对抑郁与失眠的相关性的认识

    从中医对失眠和抑郁的认识以及病因病机来看,中医古籍对不寐的描述中有类似于现代抑郁症的症状,且失眠是现代抑郁症诊断标准中的重要一项。两者主要的病因均是由情志失调引起,病机均与神明失养、情志不舒有关。病位均涉及心、肝、脾、肾、脑。可见在中医层面上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 现代医学对失眠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

    2.1 失眠与抑郁的病因学

    失眠与抑郁的发生与神经肽和神经递质有着一定的联系。下丘脑、海马等部位分泌神经递质与神经肽,这些部位在调控人们的情感与睡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7]。神经递质与神经肽分泌节律的异常会导致人们情感与睡眠的出现变化。杨媛等[8]发现抑郁伴有失眠患者的神经肽Y(NPY)水平低于健康人;其P物质(SP)水平高于正常组或只有其中一项症状者,同时抑郁伴失眠患者NPY水平与其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关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分泌量的减少与抑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9]。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增多和慢波睡眠的减少,而5-HT在REM和慢波睡眠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抑制REM睡眠;5-HT分泌减少会导致REM增多,慢波睡眠减少[10]。由此可知,5-HT的减少可能是导致失眠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之一。正常生理状态下,褪黑激素具有促进和改善睡眠的作用。抑郁症患者的褪黑激素分泌的节律和幅度会受到干扰,从而导致其睡眠节律发生紊乱[11]。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褪黑激素与抑郁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但褪黑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可能是导致抑郁症患者失眠的原因之一。

    2.2 失眠与抑郁的心理量表诊断

    量表测评是根据患者的主观情况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与诊断。心理量表评估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对失眠与抑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抑郁量表的测评项目包含对患者失眠情况的评估,说明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李倩等[12]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失眠患者伴抑郁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抑郁可以伴失眠出现,失眠也可以引起抑郁的发生,抑郁症状又可加重失眠。失眠的发生与情绪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孟庆立等[13]的临床研究表明,超过60%的失眠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说明失眠患者容易伴发抑郁和焦虑。毛琳玲等[14]用睡眠量表与心理量表对失眠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抑郁、焦虑量表评分与睡眠量表评分间均有相关性,认为患者失眠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心理量表测评操作较为简便,结果易分析。临床观察中应注意的是,测评结果多为一段时间内患者的感受,容易出现回忆性偏差。, 百拇医药(刘剑锋 孟凡萍 周一心)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