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343447
从“伏邪”角度论治重症肌无力(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第12期
     1.2 当代医家对伏邪的认识

    当代医家对伏邪理论的探讨已广泛推及外感内伤各种疾病。如何绍奇[1]提出伏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伏邪是包括温热邪气在内的一切内伏于人体之邪,除中医固有的外感、内伤诸邪之外,还可以包括肿瘤、结石、寄生虫卵以及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狭义的伏邪则专指感受温热邪气而较重者。任继学[2]、赵进喜[3]亦认为伏邪不仅有外感所致伏邪,而且还包括内伤杂病所致伏邪。

    在中医脑病方面,当代医家开始对伏邪因素在其中的诊疗意义展开探讨。任继学[2]认为中风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当损伤脑气,津液循行受阻,痰瘀互结,毒自内生,伏留脑髓,久蓄不除,残余之邪毒损害元神,而生血管性痴呆。另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中风后复中,均与伏邪有关。赵进喜[3]认为头风的发病中存在风邪内伏的病机,故应重视祛风治法。陈颖霖[4]在陈志刚教授指导下对偏头痛与伏邪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偏头痛患者反复发病且每次发病表现相对固定,符合伏邪发病特点。赵雪松等[5]认为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为病情反复,复发与缓解交替,其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可能与伏邪有关。

    综上,伏邪这个名词出现之前,古代医家对于“邪气伏而后发”的理解是相对广泛的,后随着温病学的兴起,其范围逐渐局限于伏邪温病,但仍有医家坚持对其广义的理解,为当代医家所继承和发展,并应用于对中医脑病的论治中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