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9年第19期
编号:13419682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浆TSP-1、PA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第19期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 Acute phase;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Thrombospondin-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生于6个月到4岁的儿童,且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高[1]。K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血管内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水肿分离,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KD可并发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等。早期诊断KD并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冠状动脉损害并发症的发生[3]。但临床上有些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如不完全性川崎病(iKD),并且目前尚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KD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早期诊断KD的指标[4-5]。KD急性期患儿血小板产生功能增强,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活跃,血小板活化、释放、聚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6]。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脂质递质,不依赖腺苷二磷酸及血栓素A2诱导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