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9年第25期
编号:13408498
从瘀论治斑块型银屑病(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第25期
     劳累、外感、寒冷、焦虑状态、饮食辛发、外伤、妊娠均可导致原皮损面积扩大[7-8]。中医方面,肺朝百脉,气为血帅,肺气不足,气推动无力,则血液运行迟滞;秋冬、冬春交季,机体感受外寒,寒凝血脉,可致筋脉拘急,血行不畅;肝主疏泄,情志致病,肝气郁滞,气滞则血瘀;饮食辛辣或情志化火,邪热熬炼营血,血液黏滞不畅,积而成瘀;外伤术后出血,或妇女产后经血未能及时消散,或过用寒凉之品,亦可形成瘀血,导致疾病反复。“瘀”为导致斑块状银屑病顽固难治的根结所在,故治疗应“从瘀论治”。

    2 知常衡变:久病血瘀

    祁坤首次于《外科大成》中提出“白疕”病名,并沿用至今。赵炳南认为,“白疕”之名非常符合银屑病特征,“疕”如匕首刺入肌肤,表示病程缠绵日久,难以速愈之意。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久病血瘀,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可见,慢性病及久治不愈的疾病都与瘀血有关。《素问·痹症》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此处与银屑病“血气否涩”之病机一致。斑块型银屑病病程绵长,一旦发病则终身难愈,说明该病符合“久病血瘀”理论。而从血液流变学角度,银屑病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9],亦可通过活血化瘀治疗使相关指标显著降低[10],进一步说明“久病血瘀”与银屑病的相关性。

    3 以方测证:以药论述

    由古至今,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逐渐加深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