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9年第26期
编号:13406936
针刺调脾治疗脐痛验案分析(4)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第26期
     由此可见,本病虽然表现为脐痛,实则是脾阳不振,寒邪中脾证的外在症状表现,又属于脾病的腧穴病理特征,因此确立温中健脾、理气止痛为主要治疗法则。温中健脾法不仅缓解脾阳不振,寒邪中脾相关症状表现,脐痛也同时消失。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2.3.1 依脏腑辨证选穴,健脾为主 据《难经·第十六难》的记载,脐中痛主要病位在脾,结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辨证为脾阳不振,寒邪中脾当无疑。《金匮要略》云:“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该患者脾阳虚辨证明确,脾阳既虚,欲得健运,故治疗时应紧紧围绕健脾这一核心。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脏腑辨证的结果是取穴的依据。《灵枢·经脉篇》云:“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灵枢·五邪篇》亦云:“邪在脾胃……则寒中肠鸣腹痛”。此例患者取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经穴为主。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足三里具有调理胃肠、补益气血、通络止痛、强身保健的功效,是治疗胃肠疾病的最常用腧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要穴,又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交会穴,具有补脾胃、助运化、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之功。《玉龙歌》云“腹满虚胀不肯消……后针三里及阴交”,足三里、三阴交二穴相配伍,擅于温中健脾、理气和胃,正对本病的病机核心,故以之为主穴;配中脘、气海、天枢 ......
上一页1 2 3 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