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中眩晕病机及针灸治疗探析(2)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指出心脏受邪可出现心痛、情绪低落、眩晕欲倒等症状。对此,《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注解为:“或邪气有余,或正气不足。”对于眩晕症状的出现,《黄帝内经灵枢集注》解释为:“神气伤,故时眩仆。”[8]而张景岳则认为,邪气不在心经,而当在心包。其在《类经》中言:“邪在心者,皆在心之包络。”[9]心主通明。邪犯心经,或邪犯心包,以致心气受损,心气推动血脉运行受阻,气血不能上荣于脑窍,故见眩晕。由于心经经气不利,不通则痛,故同时可见心痛等症状。心主神明,心气受损,心失所养,故可见情志异常。除心肾有邪可导致眩晕之外,《灵枢·厥病》还记述久病“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亦可见眩晕。“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黄帝内经灵枢集注》言其为“厥气之分乘于上下也”,认为此为心肾同病,“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志与心精,共凑于目,故久则目眩也”。《类经》言此为“阴阳俱病”。
由此可见,《灵枢》中认为眩晕与心肾二脏密切相关。因此,对眩晕的治疗亦当重视对这二者及其对应经络的调摄。
1.2 髓海不足
現代医家对髓海不足这一病机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治疗中也重视益精填髓。阮士怡应用三子补肾养心汤,以滋养心肝肾为法,治疗辨证有脏腑阴虚的眩晕,疗效甚佳[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