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9年第28期
编号:13446492
影响小儿推拿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第28期
     手法的快慢,指医者运用手法在患儿穴位及体表部位上操作的频率速度。一般认为,快手法为泻法,慢手法为补法。如《幼科推拿秘书》:“急摩为泻,缓摩为补。”频率较快的手法,能量扩散较少,能有效地在组织中渗透,起到“清、消、透”的作用,相当于泻法,反之为补法。在临床应用中,手法频率的快慢可影响补泻的性质,值得重视[13]。曾有临床研究显示应用频率快慢补泻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便秘,相较于传统推拿手法有更显著的临床疗效[14-15]。

    5.2 手法熟练

    小儿推拿操作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手法有单式基本手法及复式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大量的手法练习,可通过米袋、自身及相互操作练习的渐进式方式进行。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手法的纯熟进而在临床实践操作中能够得心应手。

    5.3 手法操作时间宜适中

    小儿推拿临床手法治疗的时间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临床中一般根据患儿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等决定推拿操作的时间。《推拿三字经》言:“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便是根据年龄来增减手法的次数即时间。一般患儿年龄较大、病情较重、体质较强者推拿时间可适度延长;患儿年龄较小、病情较轻、体质较弱者可适当缩短推拿操作的时间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