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9年第29期
编号:13445527
易误诊的嗜酸粒细胞胃肠炎1例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第29期
     A:直腸段肠镜下表现(治疗前);B:直肠段病理表现(治疗前,HE染色,200×);C:直肠段肠镜下表现(治疗后)

    2 讨论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嗜酸细胞性胃肠道疾病,病因不明,其特点是肠黏膜组织学检查中存在严重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可引起一系列多变的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根据浸润位置可分为嗜酸粒细胞胃炎、嗜酸粒细胞肠炎(包括回肠炎)。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的生理病理机制迄今尚未明确,目前国际较为认可的是超敏反应机制。认为过敏是导致嗜酸粒细胞胃肠炎患者嗜酸粒细胞浸润的诱因。约50%的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异位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史。这些发现提示超敏反应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在嗜酸粒细胞胃肠炎患者中识别特定的过敏原是非常罕见的[3-4]。有研究显示,在嗜酸粒细胞胃肠炎儿童的血清中发现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IL)-33及CD40水平升高[5-7]。三者均是过敏性疾病的关键细胞因子。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在临床诊断方面没有“金标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病理检查等综合分析。其诊断主要有3个标准:①有胃肠道症状;②嗜酸粒细胞浸润在消化道一个或多个区域的组织学证据(嗜酸粒细胞浸润≥20个/HP);③排除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