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滞健脾”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3)
2.4 化瘀止血,补虚活血,便脓自愈重视调血,血瘀是便赤的重要病因。阳明经“多气多血”,若脾胃气虚,纳运失常,痰湿易生,气血流行困于病理产物的堆积;离经之血不循常道,湿热实邪入于肠间,经气本虚,无以摄血,血与湿热相互焦灼成瘀。
结肠镜下肠黏膜表面呈粗糙如颗粒状、薄脆易出血,甚则出现脓性分泌物的改变,导致屏障功能受损,这种溃疡的病理变化与“血瘀证”“气血失和”不谋而合,血瘀有虚实之分,然《黄帝内经·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中言:“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24]指出治血乃为阳明经病变的重要治则。今见脓血色暗、血量较多者,可加收敛沉降之地榆炭、侧柏炭,凉血止血、兼能止痢,肠间破溃流脓多有火毒,能清利热毒,加速创面愈合。地榆能作用于微血管,促进其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地榆炭化后凝血时间显著缩短[25];张益赫[26]研究发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5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