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新冠肺炎重点防范人群(2)
新冠肺炎目前呈现的特征是潜伏期长,大部分病患症状轻微,但传染性强,飞沫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老弱病残人群易感性强,有聚集性特点。由于目前流动人口大,可能的传染性人群包括有接触史的人群、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其中来自疫区或有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接触史的人群占多数,这部分人群数量大但是还没有表现症状,非常难识别哪一个有传染性或是在潜伏期。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建议,最优的方案是对所有可能成为传染源的人均采取措施,这种措施就是尽可能地自我隔离或者居家隔離,即使很难做到完全隔离,也要尽可能采取防止飞沫传播的措施,如佩戴口罩等以尽可能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
对于已有流感样症状的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建议目前可在医生指导下居家隔离,保证通风和休息,优化营养,适当运动,经过一段时间是可以自愈的。如存在咳嗽、咳痰等下呼吸道症状且有进行性加重或有轻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则需要在定点医院由专业的PCCM医生进行评估是否住院治疗。呼吸困难患者大部分属于重症或者危重症,需要ICU医生进行救治。
, 百拇医药
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强调应对新冠病毒肺炎进行居家康复的重点,在于强调行为改变带来的对疾病防控所发挥的作用,强调隔离、佩戴口罩、室内通风、自我适度运动训练增加机体免疫、改变咳嗽咳痰的方法以尽可能减少飞沫传播,分泌物吐出后的密封以及消毒,居家物品的消毒,心理康复等措施。对于已明确诊断入住隔离病房或负压病房的患者或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并不推荐,常规的重症CAP/HAP、ARDS患者的早期康复方法不适用新冠病毒肺炎,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康复治疗师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康复治疗会增加一线感染防控的负担,也会增加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此外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以抢救生命为主要目标。
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康复必须在保证居室或病房良好通风对流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尽量采用4S方法,简单就是要康复方法简单,不需要康复人员协助;安全就是方法安全,不需要监测和协助;满意就是康复效果让患者、医务人员满意;节省就是康复方法能节省费用。具体的方法有,让患者进行包括空中踩车、拱桥和拉伸起坐的卧位康复操,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每个动作的幅度、次数,达到舒适前提下的最大运动量。进行呼吸肌肉训练、咳嗽、咳痰和打喷嚏作业期间,必须严格管理飞沫。患者面对窗外空旷通风的窗台、背向室内,在背后吹风扇加强通风对流,避免飞沫在室内停留;患者咳嗽、咳痰和打喷嚏时,需要用纸巾包住口鼻,再进行咳嗽、咳痰和打喷嚏,有分泌物的纸巾存放于有盖子的垃圾桶。呼吸康复后需要每天早晚进行清洁消毒,杀灭停留在物品表面的病毒。
, 百拇医药
最新论文展示七项成果
尽管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但关于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RD)的临床特征仍不清楚。2月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钟南山院士等对中国已确诊的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例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最新论文由钟南山院士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在其中,钟南山院士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最新研究获得以下七个方面成果:一是患者接触史,在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例(43.95%)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这些结果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三阶段暴发模式等。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二是患者年龄,患者中位年龄为47.0岁,女性占41.90%。新冠肺炎可发生在整个年龄段,其中0.9%的患者在15岁以下。三是症状和潜伏期,研究发现,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就诊时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不足一半(43.8%)。腹泻(3.7%)和呕吐(5%)少见。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天(范围从0至24天),最长可达24天。四是临床特征,入院时接受肺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典型特征是毛玻璃样阴影(50%)和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同时,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而言,在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严重病例会有突出实验室异常,即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C反应性升高蛋白水平。五是治疗,总体而言,接受氧气疗法、机械通气、静脉内抗生素和奥司他韦疗法的患者分别占38.0%、6.1%、57.5%和35.8%。此外,有5例严重病例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六是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0%),其次是急性呼吸系统疾病(3.37%)和休克(1.00%)。七是临床预后,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5.000%、2.185%和1.365%。钟南山院士等在论文中表示,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促进新冠肺炎病死率的显著下降。
, 百拇医药
启动应急科技攻关
1月21日,由钟南山院士提议成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元林教授等呼吸与重症医学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遴选对新冠肺炎可能有效的已上市药物。专家组基于对血必净注射液降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循证医学证据的认可,经过论证认为,血必净既往的工作基础具备了开展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的条件。
专家组决定紧急立项,立即启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疗效的临床研究”,以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新型肺炎合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凝血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阻断与改善作用。该研究是“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在药物疗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系列研究项目之一,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做为研究负责单位,钟南山院士亲自担任研究负责人。1月24日,该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了研究注册。
, 百拇医药
1月31日,全国近60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报名加入此项研究。研究团队已紧急完成研究数据库的构建,协调血必净送达参与研究协作单位,远程进行研究者培训,开始纳入病例工作。研究人员将分析研究协作单位提供的使用血必净临床应用的真实数据,评价其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更好地指导对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救治。
2月11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表示,目前疫情拐点还无法预测,但峰值应该在2月中下旬出现,疫情拐点由返程高峰的防控情况决定。同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
专家简介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疑难病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工作,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多家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百拇医药(潘锋)
对于已有流感样症状的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建议目前可在医生指导下居家隔离,保证通风和休息,优化营养,适当运动,经过一段时间是可以自愈的。如存在咳嗽、咳痰等下呼吸道症状且有进行性加重或有轻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则需要在定点医院由专业的PCCM医生进行评估是否住院治疗。呼吸困难患者大部分属于重症或者危重症,需要ICU医生进行救治。
, 百拇医药
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强调应对新冠病毒肺炎进行居家康复的重点,在于强调行为改变带来的对疾病防控所发挥的作用,强调隔离、佩戴口罩、室内通风、自我适度运动训练增加机体免疫、改变咳嗽咳痰的方法以尽可能减少飞沫传播,分泌物吐出后的密封以及消毒,居家物品的消毒,心理康复等措施。对于已明确诊断入住隔离病房或负压病房的患者或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并不推荐,常规的重症CAP/HAP、ARDS患者的早期康复方法不适用新冠病毒肺炎,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康复治疗师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康复治疗会增加一线感染防控的负担,也会增加医务人员的感染概率;此外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以抢救生命为主要目标。
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康复必须在保证居室或病房良好通风对流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尽量采用4S方法,简单就是要康复方法简单,不需要康复人员协助;安全就是方法安全,不需要监测和协助;满意就是康复效果让患者、医务人员满意;节省就是康复方法能节省费用。具体的方法有,让患者进行包括空中踩车、拱桥和拉伸起坐的卧位康复操,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每个动作的幅度、次数,达到舒适前提下的最大运动量。进行呼吸肌肉训练、咳嗽、咳痰和打喷嚏作业期间,必须严格管理飞沫。患者面对窗外空旷通风的窗台、背向室内,在背后吹风扇加强通风对流,避免飞沫在室内停留;患者咳嗽、咳痰和打喷嚏时,需要用纸巾包住口鼻,再进行咳嗽、咳痰和打喷嚏,有分泌物的纸巾存放于有盖子的垃圾桶。呼吸康复后需要每天早晚进行清洁消毒,杀灭停留在物品表面的病毒。
, 百拇医药
最新论文展示七项成果
尽管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但关于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RD)的临床特征仍不清楚。2月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钟南山院士等对中国已确诊的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例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最新论文由钟南山院士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在其中,钟南山院士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最新研究获得以下七个方面成果:一是患者接触史,在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例(43.95%)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这些结果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三阶段暴发模式等。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二是患者年龄,患者中位年龄为47.0岁,女性占41.90%。新冠肺炎可发生在整个年龄段,其中0.9%的患者在15岁以下。三是症状和潜伏期,研究发现,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就诊时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不足一半(43.8%)。腹泻(3.7%)和呕吐(5%)少见。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天(范围从0至24天),最长可达24天。四是临床特征,入院时接受肺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典型特征是毛玻璃样阴影(50%)和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同时,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而言,在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严重病例会有突出实验室异常,即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C反应性升高蛋白水平。五是治疗,总体而言,接受氧气疗法、机械通气、静脉内抗生素和奥司他韦疗法的患者分别占38.0%、6.1%、57.5%和35.8%。此外,有5例严重病例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六是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0%),其次是急性呼吸系统疾病(3.37%)和休克(1.00%)。七是临床预后,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5.000%、2.185%和1.365%。钟南山院士等在论文中表示,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促进新冠肺炎病死率的显著下降。
, 百拇医药
启动应急科技攻关
1月21日,由钟南山院士提议成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元林教授等呼吸与重症医学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遴选对新冠肺炎可能有效的已上市药物。专家组基于对血必净注射液降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循证医学证据的认可,经过论证认为,血必净既往的工作基础具备了开展治疗新冠肺炎临床研究的条件。
专家组决定紧急立项,立即启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疗效的临床研究”,以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新型肺炎合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凝血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阻断与改善作用。该研究是“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在药物疗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系列研究项目之一,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做为研究负责单位,钟南山院士亲自担任研究负责人。1月24日,该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了研究注册。
, 百拇医药
1月31日,全国近60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报名加入此项研究。研究团队已紧急完成研究数据库的构建,协调血必净送达参与研究协作单位,远程进行研究者培训,开始纳入病例工作。研究人员将分析研究协作单位提供的使用血必净临床应用的真实数据,评价其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更好地指导对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救治。
2月11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表示,目前疫情拐点还无法预测,但峰值应该在2月中下旬出现,疫情拐点由返程高峰的防控情况决定。同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
专家简介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疑难病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工作,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多家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百拇医药(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