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2021
编号:13826804
小儿解表口服液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21
     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1β、IFN-γ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β、IFN-γ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5。

    2.5 安全性评价

    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有1例患儿轻微腹泻,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发热是机体对感染或炎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西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当患儿体温升高≥38.5℃时应当采用退烧药治疗[9-10]。目前,临床常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有较好的退烧效果,然而其对病毒或细菌感染无效果,因此体温降低数小时后往往会反弹,威胁患儿健康,严重者还会诱发惊厥[11-12]。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主要成分为马来酸氯苯那敏、乙酰氨基酚、人工牛黄等,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为组胺受体阻断剂,能够缓解呼吸道痉挛,减少鼻内分泌物,减轻过敏症状;乙酰氨基酚一方面能通过调节下丘脑体温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促进皮肤出汗和血流量,发挥解热作用,另一方面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阻断神经冲动在痛觉神经末梢的传递,发挥镇痛作用;人工牛黄有解热、镇痛、镇静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多用于小儿解热镇痛的治疗[13-14]。中医认为,外感发热属“热病”“温病”等范畴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