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生活指南》 > 2014年第9期
编号:12807444
浅谈李连杰系列电影的宗教文化渗透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幸福生活指南 2014年第9期
     【文章摘要】

    本文以李连杰为线索,从他代表性的四部武侠电影出发,着重研究了宗教文化在电影中的渗透作用,并作了相应的阐述。在行文过程中,我们惊奇的发现,李连杰的成长史,就是宗教文化在其电影中由浅及深的渗透史,宗教对李连杰而言,已经开始指导生活,指导人生。

    【关键词】

    李连杰武侠电影宗教文化

    西方的宗教文化通常是指基督教文化,东方的宗教文化就要首先提到佛教禅宗了。佛教在东方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简单存在,而是早已渗透到东方文化的深层,成为社会根本的文化意识、社会意识、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国武侠电影是非常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一类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它所呈现的是一个超越现实、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这里既有侠肝义胆、荣辱与共的人物,又有荡气回肠、慷慨悲歌的故事。

    1 年轻小子《少林寺》

    《少林寺》——李连杰给国人最初的印象便源于此。这是一部以少林真迹为蓝本,又在中岳嵩山实地拍摄的故事片,除实地拍摄了那掩映在密林中的少室山古建筑群和那栩栩如生的壁画、壮观的塔林等珍贵艺术,还生动地描述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故事,所以一经推出,便轰动国内外影坛,不少评论家称赞扮演主角觉远和尚的李连杰是“功夫奇才、电影奇才、影迷新偶像”等,《少林寺》也由此开创了真功夫电影先河,打开了武侠电影的新潮流。

    李连杰的电影结局,与普遍武侠电影中主人公的归宿如出一辙,都不是留恋人世间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向往一个没有恩怨情仇、尔虞我诈的世外桃源,这种情节设计大都是来自佛教伦理崇尚的“出世”的人生观。

    2 当打之年《黄飞鸿》

    《黄飞鸿》是武戏当先,文戏次要,李连杰的“武”碰到了电影怪才徐克的“狭”,“新武侠”的名声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黄飞鸿》的成功让李连杰成为红遍亚洲的华人功夫巨星,也让徐克进入了武侠创作的巅峰状态。

    黄飞鸿最早被搬上银幕是1949年关德兴的《黄飞鸿传》,由胡鹏导演,从此这一形象也因关德兴的精彩演绎而深入人心,黄飞鸿成为正义与侠情的代名词。李连杰版《黄飞鸿》系列电影背景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香港怪才导演徐克,以其敏锐的嗅觉,感悟到时代轮回的激荡,和中外文化的碰撞,于是他极尽天马行空之想象力,将是时已然家喻户晓的《黄飞鸿》系列电影,重新诠释,并安置于百年之前处在风口浪尖的义和团事件之中,演绎出一部部振奋人心的“中国往事”。三部《黄飞鸿》过后,观众已经几乎遗忘了黑白片时代的黄飞鸿专业户关德兴,而“李连杰”则成为“黄飞鸿”的代名词。

    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一身正气、敦厚善良,具体来说,就是他奉行锄恶扬善和忍辱负重的精神,虽然身怀绝技,却忍而不发,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易出手,他反对滥用暴力,更愿意先对恶人谆谆教导,循循劝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黄飞鸿的这种行为方式俨然是一位得道高僧,其宗教情怀亦是一览无遗。徐克特意让黄飞鸿不厌其烦地说教,其实就是要给观众一些类似宗教伦理的解释,只是观众并没有买这个帐,因为观众觉得在正值当打之年的李连杰,武术似乎才是《黄飞鸿》最正确的方向,而这显然是片面的。

    3 武术大师《英雄》

    《英雄》是一部古装商业大片,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英雄》真正的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序幕,笔者个人认为李连杰也正是因本部影片从“武术师父”晋升为“武术大师”。

    《英雄》看似简单寻常的剧情,实则蕴含着极深的内涵和真理,所以一直以来都引发观众的大讨论。因国恨家仇引发的报仇雪恨及刀光剑影,因儿女情长引发的爱恨缠绵及至死不渝,对复杂的江湖的厌倦与无奈,对安定平凡的生活的渴望和期盼,在影片中都有流露,更重要的是影片中的英雄们还蕴藏着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而崇高的胸怀。这种情怀在无名站在离秦王只有十步之遥的大殿上的时候有了最突出的体现,无名放弃了,因为无名和秦王都悟出了所谓剑的真谛,那就是“不杀”,是“和平”,这种感情的升华与佛教的“顿悟成佛”不谋而合。

    4 中国功夫《霍元甲》

    确切的说,李连杰出演的《霍元甲》是他走出好莱坞模式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后一部武术电影,意义非凡,所以在所传达的思想理念上会较之前的武侠电影有一个显著地革新。本片和李连杰黄金时期的作品相比,会有显著的不同。李连杰在巅峰时期的作品几乎是以“打”为核心,打是他那一时期作品的生命线,剧情紧凑,场面宏大壮观,而人物的性格描写却如同鸡肋,忽略了一些电影所要弘扬的精神。《霍元甲》却以中国传统“水里山水画式”的拍摄手法将“武”阐述的淋漓尽致,电影全篇节奏较为缓慢,在这种“慢节奏”中,李连杰从容不迫地融入了许多人生的哲理,比如为人善良正直、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精忠报国、自强不息等,引导观众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武术文化来看待世间万物。李连杰的这一次本色出演,使李连杰成为了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从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出发,武术不能算是单纯意义上的打斗,光有打斗决不可称之为武术。武术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手段和途径,育体、育智、育德方能成为真正的“人”。武术又是沟通交流的桥梁,正所谓“以武会友”,通过竞技从而达到和谐的目的。李连杰强调自己对武术的理解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第二层,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第三层,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剑在手中,便成伤人之举;剑在心中,则有害人之势。赵健与青年霍元甲过招,两人好勇斗狠,直取要害,是为第一层武术境界。暴力是以武打动作为核心的武侠电影的“文化原罪”。暴力是残忍的,即使是对反面人物的杀戮也伴随着血腥,这显然与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大相径庭。《霍元甲》中,李连杰的心灵转变过程,似乎就是他一生从武侠电影的心灵转变过程。奥比音之战,是在讲武术的第二层境界,即“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宗教在电影叙事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佛教文化成为支撑武侠电影最重要的文化根基,学者贾磊磊将其称为推动叙事的“第三种力量”,他认为:“与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是宗教在武侠电影中通常是处于对立双方的冲突之外,有时它承担着化解世间的仇恨、启悟良知、劝解恶人改邪归正的召唤作用。宗教作为一种叙事力量的存在并不是在表面上强化对立的尖锐性,而是在深度模式上否定暴力的合理性;或者说,为暴力冲突确认最终的道德依据。”

    【参考文献】

    [1]《千古文人侠客梦》陈平原著新世界出版社 2002 年 9 月第一版第 106 页

    [2]《中国易武侠电影史》贾磊磊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年 3 月第一版第 252 页

    【作者简介】

    杜飞(1990- ),女,山东临沂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