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755615
关于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7年第8期
     摘 要: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中医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焦点。通过对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论述,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方法。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让古老的中华医学发扬光大,造福人类,这是当代中医药教学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2197(2007)24-081-02

    1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涌现出许多中医大家,如三国时期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等。纵观传统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大体上有五种培养模式,即:世家传承、师徒教育、学校教育、讲学论辩、自学成才。这些模式虽然形式各异,但是对于传承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人才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主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的中医药教育一直沿用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三部曲的培养模式,培养各级中医药人才。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已成为中医药办学的普遍现象,而且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及教育质量好坏,对不同地区院校的生存、发展问题影响极小,导致校际间管理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缺乏实质性交流,保守性强;同时,在招生和就业等方面也带有明显区域性。多数院校未设置对社会急需的学科。校际间缺乏竞争,安于现状,致使多数院校中医教育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从师资力量看,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应是知识经验的传授者和中医领域内的专家,而目前多数教师为本校毕业生,师资“近亲”繁殖,管理模式及授课方式千篇一律,创新少,出现了“家族化”趋向。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未形成人事管理一体化的院校合并,教师脱离临床,除老教授外,多数教师尤其是低资历教师缺少临床机会和临床经验,出现了医教分家的奇怪现象,致使多数教材编写不规范,课堂教学内容与病房实际操作吻合度差。与此同时,由于考试采用教考合一,师生间相互依赖性强,教师备课敷衍了事,甚至不备课,照本宣科者为数不少。另外,由于缺乏专门用于中医教师培训的《中医教育心理学》和《中医教育艺术学》等专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