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新认识
摘 要:近年来,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工作者所关注。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椎间盘在病理学上的显著特征为:出现一条从纤维环外层到髓核的血管化肉芽组织条带区,与椎间盘造影术中显示的纤维环裂隙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疼痛椎间盘中P物质(SP)、神经丝蛋白(NF)和血管活性肠肽(VIP)3种神经肽阳性神经纤维分布数量和比例,较正常对照椎间盘和生理老化椎间盘明显增多。神经纤维主要沿伴有裂隙的肉芽组织条带区分布。目前有许多方法治疗盘源性腰痛,但椎间融合治疗仍为首选术式。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病机制;椎间盘造影;椎体间融合术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11-065-04
下腰痛是一组临床多见的症状,其病因复杂繁多,临床上常见于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疾患、发育及姿势异常等。提起下腰痛,临床医生往往会想到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往多认为只有间盘突出压迫窦椎神经时才会产生下腰痛,强调突出间盘的机械压迫在下腰痛中所产生的作用,但机械压迫不能解释许多临床现象,因为CI或MRI检查发现,正常人群中约1/3有椎间盘突出,但无任何临床表现,最近20年的研究已表明,发生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下腰痛,是由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的,称为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al pain disease),它不同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是新命名的病种,1970年由Crock提出,又称椎间盘内紊乱症(ID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