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754441
白芍品种的本草学研究及现代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5期
     摘 要:系统整理研究古代本草著作中的芍药、赤芍、白芍相关内容,比较其中赤芍与白芍的异同点。从赤、白芍的历史沿革、基源植物、加工炮制、产地和采摘时节、功效主治、方剂择用等六个方面,以本草学角度将两者进行平行对比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产区白芍原植物除芍药外,尚有毛果芍药及多种变种用于临床。

    关键词:芍药;白芍;本草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36-02

    0引言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1]规定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但实际上,古今用作白芍、赤芍的原植物尚有多种。临床实际应用的赤芍、白芍并非完全遵从《药典》的严格规定。

    1 从芍药、赤芍、白芍历史沿革辨其异同

    赤、白芍在魏晋以前并没有区分,《神农本草经》[2]统称芍药,谓其“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3]云:“芍药主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南朝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4]始言赤、白两种,并指出白者质优,赤白异功,其云:“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