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8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752717
替米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杜燕英
第1页

    参见附件(1372KB,2页)。

     (太谷县人民医院,山西太谷030800)

    摘要:目的:观察替米沙坦、阿魏酸钠合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60例CR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和阿魏酸钠;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等降压药,均未服用或未坚持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观察患者血压、尿蛋白定性、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数值。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治疗组尿蛋白定性、BUN、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阿魏酸钠能有效延缓CRF进展。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替米沙坦;阿魏酸钠;联合使用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082-02

    替米沙坦是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近年因ARB能减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蛋白尿及延缓其进展的作用,又无咳嗽等副作用,故受到内科重视。阿魏酸钠是血管内皮保护剂,它能清除氧自由基,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升压及血管平滑肌增殖;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增加一氧化氮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变血液流变学特征。亦可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功能,并有镇痛解痉作用。本篇采用临床对照方法,观察替米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CRF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9月~2008年9月,我科收治了55例CHF患者,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5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10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患者尿蛋白定性+~+++,血尿素氮(BUN)9.25~18.25mmol/L,血肌酐136~253umol/L,血压>125/80mmHg,42例占84.6%,收缩压(148.4±37.6)mmHg,舒张压(109.2±13.9)mmHg,肾性贫血44例占80%。

    1.2方法

    1.2.1分组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及观察血压、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治疗组口服替米沙坦40~80mg,每日晨口服,长期服用阿魏酸钠3片/次,3次/日,3月一疗程,观察12个月。观察期内根据病情给予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钙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等对症处理,血压控制不佳者加用其他降压药。对照组未用ACE或ARB及阿魏酸钠口服,其降压治疗使用钙拮抗剂及其他降压药,对症处理与治疗组基本相同。如果在观察期患者出现尿量<500mL/24h,Scr>400umol/L~707umol/L,高度浮肿,急性心功能衰竭、肺水肿,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即施行透析治疗。

    1.2.2观察指标

    血压;尿蛋白定性;BUN、Scr及电解质。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结果用±s,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血压平均值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蛋白定性比较:治疗组从+++减少到0~+,对照组从+++只减少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BUN略有上升,但无显著差异(P>0.05);Scr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BUN、Scr上升明显(P<0.01)。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BUN、Scr、尿蛋白定性、血压比较见表1。

    3讨论

    CRF是多种因素所致的慢性肾损害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对于早、中期CRF的治疗主要以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为主要目的。近十余年来研究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肾脏疾病一旦慢性化后常以不同的速度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脏疾病的慢性化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机制复杂,尚未阐明,但某些因素的有害作用是肯定的。其中RAS系统倍受关注,它在慢性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AngI是RAS系统中最主要的促进肾小球硬化的物质,它通过AngII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ngII所产生的绝大多数病理生理作用都是通过其ATl受体介导的。AT1受体肾脏表达最丰富,AngII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压、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水和电解质代谢等主要是由AT1受体介导。有研究表明肾脏局部的RAS活化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及系膜细胞肥大,亦是通过AT1活化实现的。AT1受体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与AngII结合后,可刺激肾间质细胞产生胶原Ⅲ。Ang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肾脏损害中作用重要。AngII与肾脏细胞膜上的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结合后,既可通过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这一间接途径引起肾脏的损害,也可通过刺激肾脏细胞分泌TGF-?等各种生长、细胞因子,直接造成肾脏损害[1]。大量研究表明,AngII直接参与了进行性肾脏损害,它不仅通过影响全身及肾脏局部的血液动力学升高了肾小球内压力,还直接促进了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和细胞增殖/肥大以及基质蛋白的积聚。由于AngII的形成具有多种来源、多途径的特点,要完全阻断其生成几乎不可能。ACEI只能抑制AngII形成的经典途径,而AngII受体拮抗剂在受体水平直接拮抗AngII作用,无论哪种来源、哪种途径产生的AngII均可被其抑制,因此AngII受体拮抗剂具有更大优势[2]。替米沙坦是一种口服起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型)拮抗剂。它能替代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亚型高亲和性结合,该结合作用持久。在人体给予80mg替米沙坦几乎可完全抑制血管紧张素II引起的血压升高。抑制效应持续24小时,在48小时仍可测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