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摘 要:目的:进一步提高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SBP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许多SB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要依靠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Child-Pugh分级与预后相关,且肝功能积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SBP的临床诊断应综合考虑,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是提高SBP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茵性腹膜炎;诊断;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62-0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在无任何邻近组织炎症的情况下发生的腹膜和(或)腹水的细菌性感染,是肝硬化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死率高。我们回顾总结了3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肝硬化的诊断依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CT等,并排除肝占位。SBP的诊断依据:(1)有腹膜炎症状:发热、腹痛、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2)腹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25%;(3)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具备上述标准中的2项,并除外结核性、癌性腹水可诊断。
1.2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32~72岁,平均52.3岁;病程4~15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者27例,酒精性肝硬化者5例;按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标准,其中A级7例,B级15例,C级10例。
1.3 统计学处理
, 百拇医药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量、定性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值,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32例患者中,发热17例(53.1%),腹痛23例(71.9%),腹泻11例(34.4%),20例(62.5%)有腹膜刺激征。
腹水白细胞计数≥300×106/L共23例(71.9%),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25%共28例(87.5%)。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8例(25.0%),其中大肠杆菌7例,副大肠杆菌1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或第三代喹喏酮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同时予以保肝、利尿、抽腹水、补充白蛋白等不同的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治愈10例,好转12例,死亡10例,有效率为68.8%。其中按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无死亡病例,B级死亡6例,C级死亡4例。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χ2=6.371,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差,由于肠道转运功能减弱、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等原因引起肠粘膜通透性增加,使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细胞免疫和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从而发生SBP或菌血症。SBP是肝硬化患者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难治性腹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率达10%~25%,由于细菌移位常并发凝血紊乱、肾功能异常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肝硬化合并SBP感染死亡率将近50%[1]。
目前临床普遍倾向于无论有无症状或(和)体征均行诊断性腹穿,检查腹水常规及细菌培养。腹水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对于SBP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腹水培养阳性对SBP有确诊意义,但是阳性率低,本文仅为25.0%,其中主要为大肠杆菌。
典型SBP诊断不难,但由于本身肝病的掩盖,SB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约一半以上的患者伴发热、腹痛、腹膜刺激征。腹水白细胞计数在SBP诊断上有重要意义,对腹水自细胞计数≤300×106/L者,不能轻易排除SBP,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各方面加以考虑,并作腹水动态观察,以防漏诊。腹水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但阳性率不高,且培养结果报告晚,不利于早期诊断。
, http://www.100md.com
SBP治疗的总原则是综合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给予高糖、输注白蛋白,适当应用新鲜血浆或全血,应及早、足量使用抗生索.不应等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首选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兼顾抗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广谱抗菌索,SBP常迅速加重肝脏损害,应积极加强支持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应用,主要是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兼顾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抗菌药物,要联合用药,而后根据用药反应及细菌培养结果进一步调整抗菌用药,时间不少于2周[1]。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评分越高,预后越差。本篇资料显示,肝硬化Child—pugl1分级A级、B级、C级之间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判断SBP预后的指标。肝硬化伴SBP后常加重肝实质损害,肝功能急剧下降,往往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死亡率增加。早期诊断是治疗SBP的关键,SBP治疗是复杂的综合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提高肝硬化合并SBP的治愈率,但不能决定肝硬化患者预后,其预后最终取决于肝病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 任建林,焦兴元.现代消化病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姜付平), http://www.100md.com(吴 舟 孙 娟)
摘 要:目的:进一步提高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SBP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许多SB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要依靠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Child-Pugh分级与预后相关,且肝功能积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SBP的临床诊断应综合考虑,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是提高SBP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茵性腹膜炎;诊断;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62-0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在无任何邻近组织炎症的情况下发生的腹膜和(或)腹水的细菌性感染,是肝硬化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死率高。我们回顾总结了3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肝硬化的诊断依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CT等,并排除肝占位。SBP的诊断依据:(1)有腹膜炎症状:发热、腹痛、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2)腹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25%;(3)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具备上述标准中的2项,并除外结核性、癌性腹水可诊断。
1.2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32~72岁,平均52.3岁;病程4~15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者27例,酒精性肝硬化者5例;按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标准,其中A级7例,B级15例,C级10例。
1.3 统计学处理
, 百拇医药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量、定性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值,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32例患者中,发热17例(53.1%),腹痛23例(71.9%),腹泻11例(34.4%),20例(62.5%)有腹膜刺激征。
腹水白细胞计数≥300×106/L共23例(71.9%),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25%共28例(87.5%)。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8例(25.0%),其中大肠杆菌7例,副大肠杆菌1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或第三代喹喏酮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同时予以保肝、利尿、抽腹水、补充白蛋白等不同的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治愈10例,好转12例,死亡10例,有效率为68.8%。其中按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无死亡病例,B级死亡6例,C级死亡4例。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χ2=6.371,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一般营养状况差,由于肠道转运功能减弱、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等原因引起肠粘膜通透性增加,使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细胞免疫和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从而发生SBP或菌血症。SBP是肝硬化患者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难治性腹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率达10%~25%,由于细菌移位常并发凝血紊乱、肾功能异常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肝硬化合并SBP感染死亡率将近50%[1]。
目前临床普遍倾向于无论有无症状或(和)体征均行诊断性腹穿,检查腹水常规及细菌培养。腹水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对于SBP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尽管腹水培养阳性对SBP有确诊意义,但是阳性率低,本文仅为25.0%,其中主要为大肠杆菌。
典型SBP诊断不难,但由于本身肝病的掩盖,SBP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组约一半以上的患者伴发热、腹痛、腹膜刺激征。腹水白细胞计数在SBP诊断上有重要意义,对腹水自细胞计数≤300×106/L者,不能轻易排除SBP,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各方面加以考虑,并作腹水动态观察,以防漏诊。腹水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但阳性率不高,且培养结果报告晚,不利于早期诊断。
, http://www.100md.com
SBP治疗的总原则是综合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给予高糖、输注白蛋白,适当应用新鲜血浆或全血,应及早、足量使用抗生索.不应等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首选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兼顾抗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广谱抗菌索,SBP常迅速加重肝脏损害,应积极加强支持治疗和抗菌药物的应用,主要是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兼顾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抗菌药物,要联合用药,而后根据用药反应及细菌培养结果进一步调整抗菌用药,时间不少于2周[1]。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评分越高,预后越差。本篇资料显示,肝硬化Child—pugl1分级A级、B级、C级之间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判断SBP预后的指标。肝硬化伴SBP后常加重肝实质损害,肝功能急剧下降,往往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死亡率增加。早期诊断是治疗SBP的关键,SBP治疗是复杂的综合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提高肝硬化合并SBP的治愈率,但不能决定肝硬化患者预后,其预后最终取决于肝病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 任建林,焦兴元.现代消化病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姜付平), http://www.100md.com(吴 舟 孙 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腹膜疾病 > 腹膜炎 > 细菌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