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智慧步步养
公司老板一次又一次咬牙,终于答应出巨资给所有研发人员举办一次为期两天的培训。请来的培训师是有非常丰富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史的业界大腕。然而,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频频被这群研发人员的“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这个结论达成的条件不充分”、“这个实验的基本假设是什么”等等问题给打断……后来问及他们学到了什么,结论却是他们对培训师的完全否定。
成功的人应该全方位成长
传统木桶原则指的是,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放眼望去这个世界净是些搜肠刮肚找别人、找自己身上缺点与不足,然后试图弥补的人。但是,真的一个人身上的缺点可以补全吗?或者补全了缺点的人就是一个能成就非凡的人吗?
答案似乎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名人如果要细究,每个人都是缺点连篇。伟大的牛顿,在他心目中,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愚蠢的人和非常愚蠢的人;叔本华整天与自己的房东对骂;岳飞心胸狭隘……
, http://www.100md.com
每个人都习惯于忽视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而非常轻易就能看出不足。结果,大多数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弥补缺点中丧失了真正实现价值的机会。
其实真正能够促成一个人价值实现的“木桶”格局也原非一个“仅由许多术条组成的桶”那么单维。正如能够奠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应该是一个多维的“新木桶”。这个“桶”有多个部件,而且都需要被关注——桶底是心理素质、桶壁板高是能力素质、桶壁板材质是身体健康素质、桶壁箍是文化知识素质、木桶的提手是品德素质。
心理素质不足,能力再强,跳一次楼全都归零;需要的能力不具备,自然无法产生价值;身体素质不过硬,很容易过劳死;没有文化知识做支架,能力也成了空中楼阁;品德不佳的时候,你的水桶再满也没有人愿意去提,自然也只好明珠暗投。
因此,木桶原则所激励的完美的人,是应该全方位平衡成长的人。
知识的增容与转换
, 百拇医药
那么,当你已经成为一个较好的“新木桶”,就一定产生价值吗?要知道即使一个“新木桶”各个部件都不错,那也只是一个木桶而已。木桶价值的实现,还要依赖于环境——是否有人需要、需要的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木桶、是否有意愿根据提木桶的人的需要做些适当的改装等等。
比如问大家“成功靠谁”。相信你的答案是“成功靠自己”。但是极端地说:“成功完全靠自己的话,你都来不到人世间”。那么成功靠谁呢?现在可以知道,成功要靠你成为一个较好的“新木桶”,然后别人正好需要这样一个木桶,并且提起了这个木桶。也就是说,从一个“新木桶”到“新木桶被提”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过程。
这个可以援引国外民间对智慧的分类:BookSmarts与streetSmarts。BookSmarts指的是“从书里来到书里去的理论化智慧”。而与BookSmarts相对的StreetSmarts,则指的是在学校中学不到的,只有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领悟的智慧。这些智慧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每个领域中的专家在处理本领域的特殊问题时都会调用他们所拥有的StreetSmarts。中国的教育产业发展非常快,现在似乎已经达到了“大学普及”的地步,大有推进到“研究生普及”的水准。但是在这种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为标准的教育系统之下,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多就是一个“建超市”的过程。学生没有选择地把大大小小需要考的“智慧”都搬进自己的“超市”。然后考试的时候,对着一个“提货单”进行提取。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对存货进行细致的存储,并在存储之前进行清晰的分类,自然提取的时候就比较方便。越是这种类型,越有强大的BookSmarts。
, 百拇医药
然而,离开学校之后,游戏规则大变:面对的问题,从有标准答案变成了无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进行变通。这时,简单的提取已经找不到“智慧”了,在大学里,学生面对的都是纯粹或者条件清晰的问题,但职场现实更多都是无限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问题,因此很难从现有的“超市存货”中直接提取。在学校,获得认可与奖励更多是基于分数这个客观标准,但是在职场许多时候被认可却是非常主观的。在学校,你可以独自考个高分,但在职场想要一个^单打独斗取胜基本已经没有可能。
因此,职场的胜算需要做好准备进行知识增容与转换——努力把BookSmarts进行实践转化,并拓展智慧空间,最终构建自己的StreetSmarts。就像开头讲的那群研发人员与那位实战派的培训师,拥有StreetSmarts的培训师可能在学术争鸣中会败下阵来,但是他却可以用业绩与工作成效说话。离开学校这样一个BookSmarts的地盘,就需要StreetSmarts闪亮登场。
变“超市”为“工具箱”
, 百拇医药
“超市”学习法,最终的结局就可能去考试和解题。但如果要进入市场化的职场,则需要变“超市”学习法,为“工具箱”创造法。
试想,考试的时候如果不让你答题,而是给你一沓报纸,让你和几个人一起做一个高塔出来,你将无法从“超市”中提取答案。这时,只有一个“工具箱”才可以让你知道,如何撕纸、如何剪裁、如何配合、如何最后汇报。因此,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够逐步建起工具箱,那么就可以真正实现StreetSmarts,以不变应万变。因为走出校园,你将面对的世界就是万变的。
因此,学习的过程中,你需要获得的不仅仅是“那是什么”,更应该去分析“为什么那样”、“如果换个情境与条件会如何”、“下次面临类似的情况,我需要如何”。甚至于你都可以像孙悟空一样,能够清楚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搞不定”并有能力请来“搞得定”的人(难怪有人说,孙悟空就是“中介”这个职业的前身)。
在目前一个以考试为标准的体系之下,要想把“超市”变为“工具箱”需要自己有主动性与高阶思维力(学术名称是“元认知”)。你需要跳出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去反思“如何学得更好”、“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学的这些东西与实际结合”、“如何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之后,带着自己提炼出来的“初级工具”去实践中试用,慢慢就可以转化成真的“工具”。再持续“学而时习之”就,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工具箱”。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学而时习之”的“习”并非“复习”,而是指实践应用,这才是孔子的智慧。, 百拇医药
成功的人应该全方位成长
传统木桶原则指的是,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放眼望去这个世界净是些搜肠刮肚找别人、找自己身上缺点与不足,然后试图弥补的人。但是,真的一个人身上的缺点可以补全吗?或者补全了缺点的人就是一个能成就非凡的人吗?
答案似乎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名人如果要细究,每个人都是缺点连篇。伟大的牛顿,在他心目中,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愚蠢的人和非常愚蠢的人;叔本华整天与自己的房东对骂;岳飞心胸狭隘……
, http://www.100md.com
每个人都习惯于忽视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而非常轻易就能看出不足。结果,大多数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弥补缺点中丧失了真正实现价值的机会。
其实真正能够促成一个人价值实现的“木桶”格局也原非一个“仅由许多术条组成的桶”那么单维。正如能够奠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应该是一个多维的“新木桶”。这个“桶”有多个部件,而且都需要被关注——桶底是心理素质、桶壁板高是能力素质、桶壁板材质是身体健康素质、桶壁箍是文化知识素质、木桶的提手是品德素质。
心理素质不足,能力再强,跳一次楼全都归零;需要的能力不具备,自然无法产生价值;身体素质不过硬,很容易过劳死;没有文化知识做支架,能力也成了空中楼阁;品德不佳的时候,你的水桶再满也没有人愿意去提,自然也只好明珠暗投。
因此,木桶原则所激励的完美的人,是应该全方位平衡成长的人。
知识的增容与转换
, 百拇医药
那么,当你已经成为一个较好的“新木桶”,就一定产生价值吗?要知道即使一个“新木桶”各个部件都不错,那也只是一个木桶而已。木桶价值的实现,还要依赖于环境——是否有人需要、需要的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木桶、是否有意愿根据提木桶的人的需要做些适当的改装等等。
比如问大家“成功靠谁”。相信你的答案是“成功靠自己”。但是极端地说:“成功完全靠自己的话,你都来不到人世间”。那么成功靠谁呢?现在可以知道,成功要靠你成为一个较好的“新木桶”,然后别人正好需要这样一个木桶,并且提起了这个木桶。也就是说,从一个“新木桶”到“新木桶被提”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过程。
这个可以援引国外民间对智慧的分类:BookSmarts与streetSmarts。BookSmarts指的是“从书里来到书里去的理论化智慧”。而与BookSmarts相对的StreetSmarts,则指的是在学校中学不到的,只有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领悟的智慧。这些智慧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每个领域中的专家在处理本领域的特殊问题时都会调用他们所拥有的StreetSmarts。中国的教育产业发展非常快,现在似乎已经达到了“大学普及”的地步,大有推进到“研究生普及”的水准。但是在这种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为标准的教育系统之下,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多就是一个“建超市”的过程。学生没有选择地把大大小小需要考的“智慧”都搬进自己的“超市”。然后考试的时候,对着一个“提货单”进行提取。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对存货进行细致的存储,并在存储之前进行清晰的分类,自然提取的时候就比较方便。越是这种类型,越有强大的BookSmarts。
, 百拇医药
然而,离开学校之后,游戏规则大变:面对的问题,从有标准答案变成了无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进行变通。这时,简单的提取已经找不到“智慧”了,在大学里,学生面对的都是纯粹或者条件清晰的问题,但职场现实更多都是无限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问题,因此很难从现有的“超市存货”中直接提取。在学校,获得认可与奖励更多是基于分数这个客观标准,但是在职场许多时候被认可却是非常主观的。在学校,你可以独自考个高分,但在职场想要一个^单打独斗取胜基本已经没有可能。
因此,职场的胜算需要做好准备进行知识增容与转换——努力把BookSmarts进行实践转化,并拓展智慧空间,最终构建自己的StreetSmarts。就像开头讲的那群研发人员与那位实战派的培训师,拥有StreetSmarts的培训师可能在学术争鸣中会败下阵来,但是他却可以用业绩与工作成效说话。离开学校这样一个BookSmarts的地盘,就需要StreetSmarts闪亮登场。
变“超市”为“工具箱”
, 百拇医药
“超市”学习法,最终的结局就可能去考试和解题。但如果要进入市场化的职场,则需要变“超市”学习法,为“工具箱”创造法。
试想,考试的时候如果不让你答题,而是给你一沓报纸,让你和几个人一起做一个高塔出来,你将无法从“超市”中提取答案。这时,只有一个“工具箱”才可以让你知道,如何撕纸、如何剪裁、如何配合、如何最后汇报。因此,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够逐步建起工具箱,那么就可以真正实现StreetSmarts,以不变应万变。因为走出校园,你将面对的世界就是万变的。
因此,学习的过程中,你需要获得的不仅仅是“那是什么”,更应该去分析“为什么那样”、“如果换个情境与条件会如何”、“下次面临类似的情况,我需要如何”。甚至于你都可以像孙悟空一样,能够清楚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搞不定”并有能力请来“搞得定”的人(难怪有人说,孙悟空就是“中介”这个职业的前身)。
在目前一个以考试为标准的体系之下,要想把“超市”变为“工具箱”需要自己有主动性与高阶思维力(学术名称是“元认知”)。你需要跳出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去反思“如何学得更好”、“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学的这些东西与实际结合”、“如何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之后,带着自己提炼出来的“初级工具”去实践中试用,慢慢就可以转化成真的“工具”。再持续“学而时习之”就,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工具箱”。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学而时习之”的“习”并非“复习”,而是指实践应用,这才是孔子的智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