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惊动国务院(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参加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连称“惭愧”。他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将是长期的,日常生活食品的保障能否做到像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一样,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下称《纲要》),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
近期,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墨汁粉丝、毒豆芽……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重复上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发出公告,要求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长期以来屡被提及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让我们如此恐慌。
与食物短缺年代相比,今天中国食品的生产、加工、经销、售卖和消费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食品从田间到餐桌之间的链条被拉得越来越长,添加剂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食品中去,非食用物质在食物供应的每个环节上都有可能被加入。与此同时,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也受到了挑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一根火腿肠、一袋红烧牛肉方便面,对于单身汉来说,这是最省事的一餐。如果觉得营养不够,再加一杯酸奶。食品工业的发达,让我们的饮食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但是在物价飞涨的年代,1元一根的火腿肠当然不可能是纯肉。先看看这根45克的火腿肠的配料:猪肉、鸡肉、水、淀粉、蛋液、白砂糖、植物蛋白、食用盐、食品添加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食用香精、增味剂、山梨酸钾、红曲米、D-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猪骨提取物。它居然包含了18种物质!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称:“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给出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说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并不为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高彦祥说,“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普通消费者无法接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副系主任陈敏教授认为,食品添加剂正在被“妖魔化”:“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实际上,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及用量都有明确规定,而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反之,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吃到放心的食品,中国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大量中小食品企业和作坊式企业的存在,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难度。但是,相对于食源安全,食品添加剂安全更容易控制。”
对食品添加剂监管困难
由于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对它的监管,在技术上存在困难。从技术上看,监管部门只能检验事先登记的食品添加剂项目,不可能筛查食品中所有的化学成分。往往是在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后,非法的添加物质才会被发现。
中国食品供应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可以认为是大约20年前开始,相对于西方国家用了100多年时间建立起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20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中国建立完全可靠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中国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参照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法规及标准,经过严格的安全和风险评估后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品种的标准比发达国家定得更高。食品添加剂是伴随食品的工业化生产诞生的,中国的食品工业化比西方国家晚,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不比国外多。”薛毅说,“从1973年卫生部牵头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协作组,到2007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我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始终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目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2400余种,其中食品添加剂334种,食品用香料1850多种,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158种,胶姆糖中基础剂物质名单55种。”
“当然,由于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对它的监管,在技术上存在困难。”食品添加剂业内一位专家称,我国目前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400多种,但实际上有质量规格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到500种。虽然每年不断有新的食品添加剂增添到目录中,但增加速度还是赶不上食品工业发展的速度。这就造成了一些添加剂已经根据企业自己的标准在应用,却没有被纳入国家标准。
“从技术上看,监管部门只能检验事先登记的食品添加剂项目,不可能筛查食品中所有的化学成分。往往是在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后,非法的添加物质才会被发现。”陈敏说,“检查是需要成本的,上百万种化合物,怎么查?据介绍,上海市2008年的食品安全检测费用高达数千万元。而且食品是快速消费品,往往还没到检查环节,就已经被吃掉了。”
此外,复合添加剂成为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过去单一成分的添加剂比,监管更困难。复合添加剂由多种单一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制成,方便企业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但它的质量保障,更有赖于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2010年,卫生部发函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各有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在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同时,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其中特别提到,卫生部要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
更新的问题是,国家针对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添加剂标准能否延伸到餐饮企业?“还没有出台明确规定。这也是法律法规监管的盲区。”高彦祥说,“餐饮行业,也就是所谓的工业厨房和食品加工行业有各自的特点。一方面,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背景不同,从事食品加工行业的基本上都有食品营养和科学安全的专业知识背景,在餐饮行业,也就是工业厨房中,原材料和添加剂用什么,用多少,决定权在厨师。为了色香味和显示厨艺,有可能滥用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食品加工企业是工业化生产,有一套整体管理制度,从原料、生产环节到质检,形成了一套安全有效的程序。在工业厨房,大的或许建立了这样的体系,小的有没有建立,不知道!”
安全不等于健康
对于食品添加剂行业来说,生产“天然,绿色,高效,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因为工艺复杂,时间成本高,这些从天然物中提取的食品添加剂往往价格不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因为长期为食品企业辩护,成为网友攻击的对象。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应该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来讲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它具体的标志就是我们国家总的食品合格率在15年以前大概只有50-60%,而现在已经达到了90%左右。”延伸到食品添加剂领域,“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这也是业内的共识。但是,“安全是否等于健康?”, http://www.100md.com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参加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连称“惭愧”。他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将是长期的,日常生活食品的保障能否做到像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一样,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下称《纲要》),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
近期,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墨汁粉丝、毒豆芽……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重复上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发出公告,要求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长期以来屡被提及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让我们如此恐慌。
与食物短缺年代相比,今天中国食品的生产、加工、经销、售卖和消费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食品从田间到餐桌之间的链条被拉得越来越长,添加剂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食品中去,非食用物质在食物供应的每个环节上都有可能被加入。与此同时,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也受到了挑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一根火腿肠、一袋红烧牛肉方便面,对于单身汉来说,这是最省事的一餐。如果觉得营养不够,再加一杯酸奶。食品工业的发达,让我们的饮食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但是在物价飞涨的年代,1元一根的火腿肠当然不可能是纯肉。先看看这根45克的火腿肠的配料:猪肉、鸡肉、水、淀粉、蛋液、白砂糖、植物蛋白、食用盐、食品添加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食用香精、增味剂、山梨酸钾、红曲米、D-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猪骨提取物。它居然包含了18种物质!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称:“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给出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说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并不为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高彦祥说,“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普通消费者无法接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副系主任陈敏教授认为,食品添加剂正在被“妖魔化”:“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实际上,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及用量都有明确规定,而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反之,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吃到放心的食品,中国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太低,大量中小食品企业和作坊式企业的存在,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难度。但是,相对于食源安全,食品添加剂安全更容易控制。”
对食品添加剂监管困难
由于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对它的监管,在技术上存在困难。从技术上看,监管部门只能检验事先登记的食品添加剂项目,不可能筛查食品中所有的化学成分。往往是在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后,非法的添加物质才会被发现。
中国食品供应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可以认为是大约20年前开始,相对于西方国家用了100多年时间建立起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20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中国建立完全可靠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中国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参照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法规及标准,经过严格的安全和风险评估后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品种的标准比发达国家定得更高。食品添加剂是伴随食品的工业化生产诞生的,中国的食品工业化比西方国家晚,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不比国外多。”薛毅说,“从1973年卫生部牵头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协作组,到2007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我国食品添加剂法规始终在不断完善过程中。目前,《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2400余种,其中食品添加剂334种,食品用香料1850多种,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158种,胶姆糖中基础剂物质名单55种。”
“当然,由于食品添加剂的特殊性,对它的监管,在技术上存在困难。”食品添加剂业内一位专家称,我国目前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400多种,但实际上有质量规格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到500种。虽然每年不断有新的食品添加剂增添到目录中,但增加速度还是赶不上食品工业发展的速度。这就造成了一些添加剂已经根据企业自己的标准在应用,却没有被纳入国家标准。
“从技术上看,监管部门只能检验事先登记的食品添加剂项目,不可能筛查食品中所有的化学成分。往往是在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后,非法的添加物质才会被发现。”陈敏说,“检查是需要成本的,上百万种化合物,怎么查?据介绍,上海市2008年的食品安全检测费用高达数千万元。而且食品是快速消费品,往往还没到检查环节,就已经被吃掉了。”
此外,复合添加剂成为食品添加剂未来发展的趋势,与过去单一成分的添加剂比,监管更困难。复合添加剂由多种单一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制成,方便企业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但它的质量保障,更有赖于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2010年,卫生部发函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各有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在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同时,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其中特别提到,卫生部要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
更新的问题是,国家针对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添加剂标准能否延伸到餐饮企业?“还没有出台明确规定。这也是法律法规监管的盲区。”高彦祥说,“餐饮行业,也就是所谓的工业厨房和食品加工行业有各自的特点。一方面,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背景不同,从事食品加工行业的基本上都有食品营养和科学安全的专业知识背景,在餐饮行业,也就是工业厨房中,原材料和添加剂用什么,用多少,决定权在厨师。为了色香味和显示厨艺,有可能滥用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食品加工企业是工业化生产,有一套整体管理制度,从原料、生产环节到质检,形成了一套安全有效的程序。在工业厨房,大的或许建立了这样的体系,小的有没有建立,不知道!”
安全不等于健康
对于食品添加剂行业来说,生产“天然,绿色,高效,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因为工艺复杂,时间成本高,这些从天然物中提取的食品添加剂往往价格不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因为长期为食品企业辩护,成为网友攻击的对象。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应该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来讲是好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它具体的标志就是我们国家总的食品合格率在15年以前大概只有50-60%,而现在已经达到了90%左右。”延伸到食品添加剂领域,“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这也是业内的共识。但是,“安全是否等于健康?”,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