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共和国59个儿童节
60年,共和国的儿童迎接过59个儿童节。这59个儿童节,穿过不同年代,经历旧时的短缺、质朴,直到今日的喧哗、新鲜,如果为共和国的童年生活勾勒一条曲线,那么它既是向上又是向下的。50年代的童年:在运动中成长
生活在上世纪50年代的孩子,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
这是简朴的时代,也是运动迭起的时代。起初,城镇的孩子走出拥挤的瓦房,行在麻石路上,去观看镇压反革命的现场。乡村的孩子跟随父母,去领取土豪劣绅的马、骡子或雕花大床。等到1957年,知识分子的孩子仍在欢喜地看着《水浒》《三国》的连环画。这些连环画都出自名家之手。作为孩子,他们不会觉察到,自己的父母常在家窃窃私语,甚至愁眉对坐。等到1958年,农村的孩子高兴地跟着父母走到公社食堂,吃起大锅饭。猪一头一头杀掉,孩子们可以吃个饱。但是很快他们将发现,可以吃的东西太少,太少。
在这个年代的末期,到处矗立起炼铁炉,孩子们去捡煤渣,顺便看叔伯们从炉子里运出一坨又一坨的废铁破铜。这些疙瘩,原料可能是孩子们家里的大铁锅、铜门环,或者爷爷洗脚用的铜盆。
为了“饲养”炼铁炉,大批树木被伐倒,孩子们走在日益稀疏的山林里,觉得惆怅。麻雀的叫声也不再热闹,因为“除四害”。孩子是很好的小帮手,用弹弓,用笼子,用网,用敲击脸盆制造的噪音。据说鸟儿除了被打死外,吓死或累死的也不少。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涌现了一批传唱至今的儿童歌曲。比如《小燕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