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4年第2期
编号:13465172
不及汪伦送我钱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4年第2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故事的人非常肯定这一点。他有个同学姓陈,跟他从小就抱团取暖,是典型的“死党”成员,如今是某厅的正处级干部,混得相当滋润。

    平日,陈处长工作繁忙,儿子上学读书做功课的事情全交给夫人负责,他很少过问,只在期末考试后看一看成绩单。陈处长的儿子学习成绩不上不下,稳居中游水平,这并没有令陈处长泄气或生气,他反而不无解嘲地说:“这年月,中庸才好呢,比如在官场混,当个处长,顶多當个厅长,就够了。再往更高的方向努力,别说难于上青天,也得要命运之神特别眷顾才行。小孩子,只要长期保持中游水平,现在的升学率这么高,将来只会更高,还愁上不了大学吗?就是去国外留学也不是什么难事。”

    陈处长如此达观,他的想法显然影响到了儿子。有一天,陈处长没有应酬,回家的时间比平日要早,见孩子在阳台上做功课,就起了好奇心,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都学些什么呢?居然有唐诗,好啊!从小学习唐诗,能打好古典文学基础。于是,他问儿子:“这些诗,老师都要求背诵吗?”儿子回答:“都要背诵的。”

    陈处长一时兴起,就要儿子背一背李白的《赠汪伦》。儿子也不犯难,脱口就背诵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钱。”

    陈处长以为自己听错了,要儿子再背一遍,结果还是一样。他生气了,批评儿子:“明明是‘不及汪伦送我情’,怎么变成了‘不及汪伦送我钱’?”儿子理直气壮地说:“送情跟送钱是一回事,平常别人给你送情不都是送钱吗?妈妈给我们班主任老师送情,也是送钱,别以为我不知道。今年中秋节我同桌的妈妈给老师送钱,还跟我妈妈打过电话商量。”儿子这么一说,陈处长当即无语了,也不知该怎么将“情”和“钱”完全撇清,难道说古人把情义看得更重,今人把金钱看得更重?这样的观点缺乏说服力。

    陈处长做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傻事,他告诉儿子:“李白在朝廷里当过闲官,后来辞了职,只算平民百姓一个。他是大诗人,交往的圈子由文朋诗友形成,谁也不求谁,干吗要送钱?送份情意就足够了。”为了弄得更准确点,陈处长还用百度搜寻资料,汪伦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把诗仙李白诓去安徽泾县的逸事很有趣,老师在课堂上遗漏了,他也讲给儿子听。陈处长费心费力,对自圆其说已经相当有把握,以为无懈可击了。

    然而他八岁半的儿子并不容易被忽悠,反驳道:“李白做过官,认识很多人,送钱给他就是要他向别人求情。汪伦送情还是要送钱。”左说右说说不通,陈处长恼火了,照例对儿子下达了行政命令:“只许背‘不及汪伦送我情’,不许背‘不及汪伦送我钱’,要不然我抽你!信不信?”陈处长把狠话撂出来,这下就轮到儿子无语了,儿子那点独立思考的细嫩芽竟被他活生生地掐灭于萌芽状态。

    (摘自《鲁中晨报》 图/王灿), http://www.100md.com(王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