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464652
用“中国心”套牢“诺奖”老公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特别文摘》 2014年第7期
     2007年春天,“神经细胞分子研究”高端学术会在美国费城举办,陈路与托马斯在会上初次相识。

    对陈路这个后起之秀,托马斯十分欣赏。那时,陈路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助理教授,托马斯则是来自德国的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闻名于世。

    在会议期间的一次晚宴中,陈路独坐一隅。托马斯走到她身边,以德国人的坦率,直言不讳地说:“密斯陈,我感觉你心情不太好,你应该好好放松一下。我有一个忠告,对科学家而言,与家人相处很重要。我们德国妇女,家庭观念都比较强。”

    陈路哭笑不得。这人说话如此绕嘴,是不是一种德式幽默呢?但她实在不明白他所为何来,只能回答:“我,呵呵,目前,一个人生活。”

    托马斯回她一个苦笑:“我也是。”接着是难堪的沉默。良久,托马斯耸耸肩,真诚地说:“咱们去喝杯咖啡吧!”他伸出了手,满脸期待。陈路冷冷地拒绝了。这人真是热情过了头!

    托马斯却拿出了钻研科学的韧劲:“陈,我知道你们东方人比较含蓄,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

    陈路反唇相讥:“托马斯先生,子非鱼,亦非我。您别自以为是了!”

    托马斯不耻下问:“‘子非鱼’?什么意思?”

    陈路简单解释了这个典故,托马斯沉思片刻后说:“我想水会知道鱼的快乐或者痛苦。”

    陈路的态度终于缓和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