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4年第14期
编号:13463940
中美俄角力蒙古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4年第14期
     外蒙古的独立距离现今并不是很久远。简单地讲,它是由两次大国之间的交易而最终实现的。第一次是在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俄战争以日胜俄负告终,俄国的势力不得不往后退,但是毕竟俄国的根基还没有折损,最终沙俄与日本达成了妥协:第一,双方均分了中国的东北地区;第二,沙俄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占领,而作为交换,日本承认了沙俄在外蒙的利益。

    北洋时期,具体说是段祺瑞政府时期,正好赶上了俄国十月革命,国内的混乱局面迫使苏俄在当时无暇顾及外蒙,利用这个时间窗口,1919年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树铮率兵收复了外蒙古,然而到了1920年,随着段祺瑞的下台,北洋政府陷入混乱的状态,徐树铮因此在政治上失去了依托。而随着苏联国内局势逐步稳定,1921年外蒙在苏联的干涉下再一次脱离了中国的控制,由此,外蒙已经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当然,那个时候不论是北洋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没有承认外蒙“独立”。

    外蒙古独立获得法理上的承认源于雅尔塔协定。1944年,侵华日军已然成为强弩之末,老兵损失殆尽,战场上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且由于美军的支援,此时制空权已经到了中国一方,然而在这种顺境下,国民党军队打出让人匪夷所思的豫湘桂大溃败,在短短的8个月中,国民党军在战场上损失兵员70万人,丧失国土2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豫湘桂大溃败在战场以外的连锁反应便是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失去了信心,美国军方认为靠国民党解决东北和朝鲜地区的日军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减轻美军的压力只能依靠苏军南下。最终,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以承认外蒙和中国东北地区作为筹码,换取苏联出兵东北。那个时候外蒙问题已经是木已成舟了。1946年1月5日,时任“外交部部长”的王世杰宣布接受外蒙“全民公选”结果,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事情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遗留问题只是中国和外蒙的边界划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主席对苏联进行了首次访问。当时最初的打算是通盘解决黑龙江以北地区,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以及外蒙古三处问题。然而悬殊的国力,决定现实不可能如此美好。最终中方只能选择先解决东北问题——从地缘角度说东北对国家的权重远高于外蒙,且当时全国75%的工业基础都集中于此。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这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那个时候赫鲁晓夫为了尽快确立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曾经向周边的盟国和准盟国释放了大量的利益,其中包括中国。当时中、苏之间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比如说旅顺和大连的军港,东北铁路的管理权,在赫鲁晓夫时代都得到了落实。而当周恩来提出重谈外蒙问题时,却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无理拒绝。从这段历史不难看出,外蒙是中、苏之间很难谈拢的一个问题,而归根到底这是由它的地缘价值决定的。

    时至今日,由于美国势力的介入,外蒙问题开始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在苏联时代,为了割裂外蒙和中国的联系,外蒙在文化上一度被完全斯拉夫化,而如今外蒙则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欧美化。

    而对中国来说,外蒙古问题本质上依旧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问题,这就像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其实和台湾、日本没有关系,本质上是中、美之间的问题一样。所以,要搞清楚在外蒙问题上我们应该秉承什么样的态度,首先要清楚的是中、俄之间的问题。简单概括:中、俄两国互为远虑,但都不是对方的近忧。两个挨在一起的大国,长远来说不可能没有矛盾,这一点无须回避,同时也不会妨碍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

    俄罗斯面临的首要外部压力来自北约东扩,其次是欧美国家在中东地区的扩张;中国的外部地缘威胁主要的方向是东部,譬如东海、台湾、南海,除此之外西部的新疆和西藏还存在分裂势力。这样一看的话,中国和俄罗斯的近忧其实都是美国。

    最近几年蒙古和美军在军事上的合作不仅是对中国的威胁,在俄罗斯看来也同样是威胁。而另一方面,蒙古在地缘战略上的巨大价值又使得中俄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始终都对对方有所顾忌。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三角形的态势,一方面在外蒙古这个地方,作为中国和俄国在地缘战略上的近忧并非是对方,而都是美国及其盟国,另一方面中、俄之间又互为顾忌,导致为了一个远期的问题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对方,而让作为近忧的美国、日本、韩国逐步坐大。

    对待此类问题有时就好比面对一个面团,使劲压着,最后就是一块坚硬的死面。放开了,让它自己发酵,反倒会软下去。从现实而言,蒙古在对华合作问题上实事求是地讲并未表现出太多的诚意,这一点在蒙古与美国之间的军事合作问题上已经表露无遗。那么在东亚经济问题上,中国也就没有必要对蒙古过于上心——外蒙古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对中国而言并非是不可取代,而且让长远的地缘政治利益让位于短期的经济效益显然是不划算,即便仅从经济利益考虑,让一个有意和自己保持距离的国家勉强进入一个自己主导的经济圈也不是一个好主意,时下欧元区的种种麻烦便是最好的例证。

    而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如果中国对蒙古报以一种冷淡的态度,那么美国以及她的盟国对蒙古的渗透就成了俄罗斯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如此一来,俄罗斯必然要利用自己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抵消美国在蒙古的影响力,而此时俄在外蒙问题上反倒会需要同中国进行合作。以俄罗斯目前的国力来讲,她的基本战略依旧是收拾,所以中国也无须担心远虑会在短时期内变为近忧。此外,在蒙古之外,俄罗斯在众多战略领域都需要和中国保持合作的关系,因此主观上也不可能对蒙古索取太多。而至于更长远的考虑,那便已经超出了策略的范畴,那不是靠谋略,而是要靠国势对比才能决定的。

    (摘自《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3》九州出版社 图/李春明), 百拇医药(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