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世相
因为是飞机来回,所以没有经过樟木口岸,感觉上无比后悔,据说那里绿树满山,低垂覆盖了山中小径,庸俗的说法是那里像是“江南”。
一个孩子,和我走了很久,实在是没什么好买的,给了她钱,可还是不肯走。手中是歪斜的绿色石头镶嵌的手链,细瘦的辫子,纤细的树枝般的手骨。贫困,不是她追求的,可是又无可无不可,因为在她的宗教里,财富不过是用来给佛像涂金的原料。
被她追着不放,索性抓她肮脏的小手,说,那就和我走吧。她这才跑开了,泥黑的藏袍角一掀,像麻雀的翅。
佛教庙宇远不能和印度教宏诡艳丽的殿堂相比,而且沾染上了若干印度教的富丽色彩,一条粗壮的石头蛇,盘旋在水的中央,周围甚至有金色的栏杆,说这也是某个著名的佛教寺庙。周围都是当地人用正在腐烂的鲜花所做的供奉,黄色、红色的小朵小朵花,清晨尚在的生命,瞬间就被击溃成泥土,在土地中死亡,当地人叫“滴嘎”,沾之,轻点在额头。
一个印度教的庙,空无一人,不知道造的是谁的故事,上面有一大排木头的窗户,中间开了两扇,一对白色石头的男女雕像,顶戴花冠,也算是华丽一族,两人意味深长地俯视下面,手中垂着长长的绳,一直到地面。不是不恐怖的。佛教的庙因为有僧侣,这种阴森之气好一点,可是也被感染得有几分神明色彩,加上无所不在的浓重得让人窒息的香气,比大麻还浓,难怪那么多西方游客在这里拿救济金过日子。
经过蓝毗尼,四望是微笑着慢慢死灭的无边草地,天气格外炎热,壮大的当地妇女们穿着沙丽,三三两两点缀在公路上——一过生育年龄,她们就苍老得不能再看,腰上的肉突出表现,加上没有衣服遮盖,几道横亘的仿佛没有生命的块肉——更加触目惊心。
在这样热的国家里,一切都消失得更快。炎热成了生命的催化剂,青春短得瞬间就结束了,仿佛昨天还是黑眼睛的小新娘,今天就已经是苍老的妇女——难怪当地人结婚那么早,没几年可以贪恋的时光。
也难怪佛祖看见生、老、病都那样惊惧和诧异,北方,生命是隐秘的,尤其是和肉体有关的一切,都遮挡在布、屋子和建筑物之中;而这炎热的雪山下的国家,生、老、病都是无法遮挡的丑;甚至这里的果实,还没有熟透,就开始腐败。在博卡拉雪山下,小贩们推着车叫卖果汁,一边沿路扔弃着那些坏掉的青柠檬。开始的香,瞬间变成了灾难。生命的毁损,冲击的不是视觉,而是整个的对以往体系的相信。
破的是相,而且还不仅仅是相。据说还是在释迦的王子时代,半夜醒来,就看见那些睡着的宫中美女们如花般谢落的面孔。相,在众多看似稳定的体系中,甚至是最不堪一击之物。终日生活在宫中,父亲竭尽全力提供给他最新鲜清美的生活,可是,一切都有睡觉的时候。
现在的人当然也睡觉,可是我们临睡前看的电视十分新鲜,华丽的沙丽里包裹着年轻的肉体,舞蹈着,“啦啦啦”永远没有停止的调子;推销的,是可口可乐、力士香皂——一切都贫乏的国度里,只有这两个全球性的廉价货品鲜艳夺目,为了这个,我恨跨国公司。
可是我还是游客状地坐在“香格里拉”的花丛里(不是马来西亚郭家的那支国际品牌,是人家尼泊尔自有的品牌),喝着青柠檬汁兑苏打水,想着破灭的相,也许,真实的原因,不过是自己眼睛下方,开始出现了皮肤的紊乱。对命运,我只有敬畏,可是,我还是静静坐着,看苏打水中的泡沫,慢慢挥发,或者,在嘴唇边轻轻爆破。
这种感受,在大佛塔更深,围绕着中心建筑,人群闹哄哄地顺时针旋转,是所有曾经轰轰烈烈而今天沦为旅游点的建筑物的规制?无有例外。锡耶纳的大教堂如此,新加坡河口的富尔顿酒店也如此,甚至香炉般供奉在人民广场上的上海博物馆也如此。无数人围绕着转啊转啊,颇有革命时期的洪流气象——平安无事的社会唯一有群众气象的场合,连股市现在都没落了。
那天看电影频道演《大浪淘沙》,光是名字,就已经有了无数的暗示——谁不是恒河的一粒沙?有人偏偏要欺哄他人,说你信了,就是金子。
可是因为逼仄,所以大佛塔的顺时针旋转道路都显得很寒酸,四处叫卖的孩子们跑着,凝重的油烟气息像固体似的,横在眼前,而且觉得这固体是黑色的。
黑色之外,太多散漫的色彩。街头小店永远是布做的衣裤,粗棉,上面有微小的颗粒,像是老人的皮肤,摸上去只觉得温和。买了,和街头的嬉皮青年穿成一样,金黄色的裤子,灰色的立领上衣,非常飘。可是看多也会厌倦,毕竟只是暂时的伪装,想着回了上海,要是如此出行,估计立马会被众多场合拒之门外。
到了大佛塔只觉得疲倦,还不如前面看的阿育王塔纤细寥落,有种荒野感。在尼泊尔,佛教是二等,而且被迫和印度教拉起了亲戚关系。曾经赫赫威名的大人物,不知道在神仙系统极其庞杂的印度教里面充当了何职位,反正释迦是沦为了某个大神的第N个弟子,所以佛塔在当地人心目中,并不算了不起的圣地,也就索性旅游化了——反倒不如很多印度教小庙有禁地之意味。
第二天去了别的佛寺,神像极其狰狞,似乎传染了若干印度的造像艺术,也让人心中烦躁。最可怕的是从屋顶上悬下七八条铁链,锁住一只猴子——铁做的猴子,龇牙,似乎肉身痛到不行了。印度教里也有猴神,看见的一个靠近皇宫,一张金黄色的没有面目的脸,浮肿到一尺多高,惊骇到不行。
式微的气息传来,大佛塔的大台阶上,和王宫广场一样,零乱地坐着人,吃喝着,茫然地望向我们这些后来者;深深鞠躬的也有,一两个中国大陆游客模样的中年人,大概是逢佛就拜,也不见得是虔诚。导游声嘶力竭地说着,“绕三圈,许几个愿吧”,仿佛佛塔是夏天夜晚天上会偶然掠过的流星。我完全木然,不是不相信,而是信也无力。
许什么愿?有点苦笑地问自己,正是因为明确不可求,所以更为哀痛,倒不是自己有品所以不求什么,好像是进入了忘川,陡然明白求什么都是无用处的——年轻的时候什么都要,容貌、爱情、名声,这些大的是多多益善;小的也要,明天的一次约会,某篇文章的完成,半夜的一次暧昧。
荒诞得可笑,一直是荒诞而努力地想在这世界留下一个存在。
塔阶很高,爬上爬下,估计也有若干圈。交代似的走下来,心空得好像生了个洞,塔顶上四面有带点俏的佛的眉眼,蓝天之下,只有风里白色的巨大佛塔,发出点空空的振动声波。塔下的人群,蝼蚁般,信也罢,不信也罢,都是风中的、河流里的微尘。
(摘自《文艺犯》中国言实出版社 图/王建峰), 百拇医药(王恺)
一个孩子,和我走了很久,实在是没什么好买的,给了她钱,可还是不肯走。手中是歪斜的绿色石头镶嵌的手链,细瘦的辫子,纤细的树枝般的手骨。贫困,不是她追求的,可是又无可无不可,因为在她的宗教里,财富不过是用来给佛像涂金的原料。
被她追着不放,索性抓她肮脏的小手,说,那就和我走吧。她这才跑开了,泥黑的藏袍角一掀,像麻雀的翅。
佛教庙宇远不能和印度教宏诡艳丽的殿堂相比,而且沾染上了若干印度教的富丽色彩,一条粗壮的石头蛇,盘旋在水的中央,周围甚至有金色的栏杆,说这也是某个著名的佛教寺庙。周围都是当地人用正在腐烂的鲜花所做的供奉,黄色、红色的小朵小朵花,清晨尚在的生命,瞬间就被击溃成泥土,在土地中死亡,当地人叫“滴嘎”,沾之,轻点在额头。
一个印度教的庙,空无一人,不知道造的是谁的故事,上面有一大排木头的窗户,中间开了两扇,一对白色石头的男女雕像,顶戴花冠,也算是华丽一族,两人意味深长地俯视下面,手中垂着长长的绳,一直到地面。不是不恐怖的。佛教的庙因为有僧侣,这种阴森之气好一点,可是也被感染得有几分神明色彩,加上无所不在的浓重得让人窒息的香气,比大麻还浓,难怪那么多西方游客在这里拿救济金过日子。
经过蓝毗尼,四望是微笑着慢慢死灭的无边草地,天气格外炎热,壮大的当地妇女们穿着沙丽,三三两两点缀在公路上——一过生育年龄,她们就苍老得不能再看,腰上的肉突出表现,加上没有衣服遮盖,几道横亘的仿佛没有生命的块肉——更加触目惊心。
在这样热的国家里,一切都消失得更快。炎热成了生命的催化剂,青春短得瞬间就结束了,仿佛昨天还是黑眼睛的小新娘,今天就已经是苍老的妇女——难怪当地人结婚那么早,没几年可以贪恋的时光。
也难怪佛祖看见生、老、病都那样惊惧和诧异,北方,生命是隐秘的,尤其是和肉体有关的一切,都遮挡在布、屋子和建筑物之中;而这炎热的雪山下的国家,生、老、病都是无法遮挡的丑;甚至这里的果实,还没有熟透,就开始腐败。在博卡拉雪山下,小贩们推着车叫卖果汁,一边沿路扔弃着那些坏掉的青柠檬。开始的香,瞬间变成了灾难。生命的毁损,冲击的不是视觉,而是整个的对以往体系的相信。
破的是相,而且还不仅仅是相。据说还是在释迦的王子时代,半夜醒来,就看见那些睡着的宫中美女们如花般谢落的面孔。相,在众多看似稳定的体系中,甚至是最不堪一击之物。终日生活在宫中,父亲竭尽全力提供给他最新鲜清美的生活,可是,一切都有睡觉的时候。
现在的人当然也睡觉,可是我们临睡前看的电视十分新鲜,华丽的沙丽里包裹着年轻的肉体,舞蹈着,“啦啦啦”永远没有停止的调子;推销的,是可口可乐、力士香皂——一切都贫乏的国度里,只有这两个全球性的廉价货品鲜艳夺目,为了这个,我恨跨国公司。
可是我还是游客状地坐在“香格里拉”的花丛里(不是马来西亚郭家的那支国际品牌,是人家尼泊尔自有的品牌),喝着青柠檬汁兑苏打水,想着破灭的相,也许,真实的原因,不过是自己眼睛下方,开始出现了皮肤的紊乱。对命运,我只有敬畏,可是,我还是静静坐着,看苏打水中的泡沫,慢慢挥发,或者,在嘴唇边轻轻爆破。
这种感受,在大佛塔更深,围绕着中心建筑,人群闹哄哄地顺时针旋转,是所有曾经轰轰烈烈而今天沦为旅游点的建筑物的规制?无有例外。锡耶纳的大教堂如此,新加坡河口的富尔顿酒店也如此,甚至香炉般供奉在人民广场上的上海博物馆也如此。无数人围绕着转啊转啊,颇有革命时期的洪流气象——平安无事的社会唯一有群众气象的场合,连股市现在都没落了。
那天看电影频道演《大浪淘沙》,光是名字,就已经有了无数的暗示——谁不是恒河的一粒沙?有人偏偏要欺哄他人,说你信了,就是金子。
可是因为逼仄,所以大佛塔的顺时针旋转道路都显得很寒酸,四处叫卖的孩子们跑着,凝重的油烟气息像固体似的,横在眼前,而且觉得这固体是黑色的。
黑色之外,太多散漫的色彩。街头小店永远是布做的衣裤,粗棉,上面有微小的颗粒,像是老人的皮肤,摸上去只觉得温和。买了,和街头的嬉皮青年穿成一样,金黄色的裤子,灰色的立领上衣,非常飘。可是看多也会厌倦,毕竟只是暂时的伪装,想着回了上海,要是如此出行,估计立马会被众多场合拒之门外。
到了大佛塔只觉得疲倦,还不如前面看的阿育王塔纤细寥落,有种荒野感。在尼泊尔,佛教是二等,而且被迫和印度教拉起了亲戚关系。曾经赫赫威名的大人物,不知道在神仙系统极其庞杂的印度教里面充当了何职位,反正释迦是沦为了某个大神的第N个弟子,所以佛塔在当地人心目中,并不算了不起的圣地,也就索性旅游化了——反倒不如很多印度教小庙有禁地之意味。
第二天去了别的佛寺,神像极其狰狞,似乎传染了若干印度的造像艺术,也让人心中烦躁。最可怕的是从屋顶上悬下七八条铁链,锁住一只猴子——铁做的猴子,龇牙,似乎肉身痛到不行了。印度教里也有猴神,看见的一个靠近皇宫,一张金黄色的没有面目的脸,浮肿到一尺多高,惊骇到不行。
式微的气息传来,大佛塔的大台阶上,和王宫广场一样,零乱地坐着人,吃喝着,茫然地望向我们这些后来者;深深鞠躬的也有,一两个中国大陆游客模样的中年人,大概是逢佛就拜,也不见得是虔诚。导游声嘶力竭地说着,“绕三圈,许几个愿吧”,仿佛佛塔是夏天夜晚天上会偶然掠过的流星。我完全木然,不是不相信,而是信也无力。
许什么愿?有点苦笑地问自己,正是因为明确不可求,所以更为哀痛,倒不是自己有品所以不求什么,好像是进入了忘川,陡然明白求什么都是无用处的——年轻的时候什么都要,容貌、爱情、名声,这些大的是多多益善;小的也要,明天的一次约会,某篇文章的完成,半夜的一次暧昧。
荒诞得可笑,一直是荒诞而努力地想在这世界留下一个存在。
塔阶很高,爬上爬下,估计也有若干圈。交代似的走下来,心空得好像生了个洞,塔顶上四面有带点俏的佛的眉眼,蓝天之下,只有风里白色的巨大佛塔,发出点空空的振动声波。塔下的人群,蝼蚁般,信也罢,不信也罢,都是风中的、河流里的微尘。
(摘自《文艺犯》中国言实出版社 图/王建峰), 百拇医药(王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