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是写作的捷径
语文的规律,不同于数理化。数理化的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给他一个定律,就可以举一反三。我们掌握了勾股定理,不管以后碰到多大、多小的三角形,运用起来都没有问题。而语文虽然也有语法,也有修辞,但要写成文章却不是只靠语法和修辞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常用汉字就是那么几千个,但从秦汉到现在,没有一篇文章重复,它有无穷的排列组合,在这排列组合中,足够作者尽情发挥。这无穷的发挥里面也有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只有在了解了基本法则后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就像学拳术,不只是把拳经记下来,而是要把基本套路打下来,打得很熟,临场对敌的时候才可以得心应手。这个得心应手不是靠记住一个道理,而靠将很多基本套路练习熟透了后,到时候自然变化出来的。这个基本套路是什么?就是范文,你必须肚子里装进很多范文,熟记它的词汇、章法、思想,到时候才能拿得出来,才能变化组合。中国古代有很多很有名的文章和段落,你去查,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他改造的。因为他改造得好,所以人们倒把前人的句子忘掉了。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改造而来。宋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改造了隋炀帝的句子“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我主张,趁记忆好的时候多背一点东西。我写文章时经常会冒出一句我中学时期背的东西,许多就是课本上的。比如《鸿门宴》,张良和项羽的谈判,讲“张良出,邀项伯,项伯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这个句子我至今记得老师讲是修辞里的“顶针”格,一句顶着一句,这样文章显得连贯,一气呵成。后来我在写《清凉世界五台山》一文时不自觉地用上了这一修辞格:“无梁殿,殿无一木,全砖到顶;明月泉,泉如碗口,可鉴星月;写字崖,崖本无字,水流则现;千佛洞,洞内怪石,如人脏腑。”如果我当时没有背过《鸿门宴》的那一段,就不可能灵活运用这个修辞格。我在《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篇里,写到居里夫人得了很多奖以后,把名誉看得很淡,仍旧冷静地继续搞研究,突然冒出一句话,“她漫把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写完后我才觉得这是从柳永的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中化出来的。我的散文《晋祠》被编入教材后,不断收到中学生来信,来信中常提到最多的句子是:“春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这是古文特别是赋里常用的句式。当你把书背得很熟,作文时,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冒出这一个新句或一个新词。像武打,不管敌人从哪个角度来,你都会突然冒出一招,这一招肯定就是你平时积累的,脑子里已经有的。所以我主张,如果有志于学写作,第一步还是要背书。这好像很笨,其实是捷径。, 百拇医药(梁衡)
我主张,趁记忆好的时候多背一点东西。我写文章时经常会冒出一句我中学时期背的东西,许多就是课本上的。比如《鸿门宴》,张良和项羽的谈判,讲“张良出,邀项伯,项伯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这个句子我至今记得老师讲是修辞里的“顶针”格,一句顶着一句,这样文章显得连贯,一气呵成。后来我在写《清凉世界五台山》一文时不自觉地用上了这一修辞格:“无梁殿,殿无一木,全砖到顶;明月泉,泉如碗口,可鉴星月;写字崖,崖本无字,水流则现;千佛洞,洞内怪石,如人脏腑。”如果我当时没有背过《鸿门宴》的那一段,就不可能灵活运用这个修辞格。我在《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篇里,写到居里夫人得了很多奖以后,把名誉看得很淡,仍旧冷静地继续搞研究,突然冒出一句话,“她漫把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写完后我才觉得这是从柳永的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中化出来的。我的散文《晋祠》被编入教材后,不断收到中学生来信,来信中常提到最多的句子是:“春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这是古文特别是赋里常用的句式。当你把书背得很熟,作文时,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冒出这一个新句或一个新词。像武打,不管敌人从哪个角度来,你都会突然冒出一招,这一招肯定就是你平时积累的,脑子里已经有的。所以我主张,如果有志于学写作,第一步还是要背书。这好像很笨,其实是捷径。, 百拇医药(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