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3461880
护短不长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5年第10期
     中国人大多有一种喜好,叫作“护短”。所谓“护短”,就是掩饰否认短处,不容许别人指责、挑剔。最为普遍的是大人护孩子的短,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调戏金钏儿,金钏儿反遭王夫人打骂:“好好的爷们,都叫你勾引坏了!”

    作家野莽写过一篇文章《难指望辕门斩子》,说自己的弟弟小时候老受人欺负,到“凶手”的娘那里投诉。“凶手”的娘对弟弟说:“你走吧,我打他。”弟弟就走了。几次这样忽悠后,弟弟长了个心眼,再一次去投诉,弟弟说:“你打了我再走。”女人一愣,随即咬咬牙,抽出一根筷子粗的扫帚苗子,对着儿子棉花包一样的屁股抽了两下,抽得她儿子嘿嘿直笑。打罢,她对弟弟说:“我打了,你走吧。”弟弟不干,女人勃然大怒道:“他好歹是我儿子,你还想我把他咋样呀?”

    常言说:“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悍虏。”父母对子女护短、过分溺爱,造成的是孩子任性、自私、骄横,实则是百害而无一利。

    古时,形容官场黑暗有个成语叫“官官相护”。官官相护说白了也是一种护短,这种现象现在还有一定市场。有的领导干部,看到下属犯错误不是及时出面制止、批评,促其改正,而是徇私袒护,想方设法遮丑,甚至串通一气搞腐败。从暴露的一些腐败案件来看,很多是沦陷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现象触目惊心。

    古人云:“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尤其是人民公仆,要修德养心慎行,筑牢拒腐防变防线。讳疾忌医不好,等到病入膏肓再动手术颇为麻烦,还是早一点揭短弃短,别护短好。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http://www.100md.com(乔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