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3461946
仁宗的短命救了北京城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5年第10期
     自朱棣定都北京后,明朝便在这里统治中国。迁都最初的几年,围绕该不该迁都的问题,一直争论不断。朱棣为了压制反对派意见,杀过几个人,包括肖仪。

    自从肖仪死后,朱棣再没有为迁都的事杀过人了。这是因为所有的部院大臣与科道言官都看清了朱棣的决心:迁都不容置疑,哪怕老天爷震怒,再雷劈十座奉天殿,朱棣也绝不会把金銮殿搬回到南京去。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也就是杀了肖仪后的四个月,朱棣死。他的儿子仁宗继位。次年改元“洪熙”。仁宗同他的爷爷朱元璋一样,喜欢南京,登基之后,他决定把首都再搬回南京。但刚有这个想法,他就死了,在位还不到一年。仁宗的儿子宣宗继位,他是朱棣生前最喜欢的皇太孙。宣宗同朱棣一样喜欢北京,于是更改父皇的旨意,作出了暂不迁都的决定。这个“暂”字是为了给父皇一个面子,其实宣宗压根儿就不想迁都。

    所以说,某一个地方的兴衰,的确与政治家的决策有很大的关系。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该城是张居正执政期间,为开放边境贸易而倡议修建的“板升”城;再说今天的深圳市,如果不是邓小平的改革,恐怕至今还是保安县的一片田野。北京城的运气非常好,一是碰到了忽必烈和朱棣这样两个皇帝,对它情有独钟;二是负责修城的刘秉忠与姚广孝,都是非常有见地的设计师,没有他们,北京城不可能有令世界瞩目的帝京气象。当然,仁宗的短命也是北京城作为首都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他再活十年,北京城会是怎样的命运,就很难说了。

    (摘自“搜狐读书” 图/黄文红), http://www.100md.com(熊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