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5年第13期
编号:13461607
错过面包两千年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特别文摘》 2015年第13期
     近来看韩国纪录片《面条之路》,便将面条这一“伟大发明”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宏大背景中论述,让人不无感慨地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食物,对人类生活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面条自问世之后,在中国得到了最大发展,而在西方,除了意大利之外,传统上的主食都是面粉制成的另一种食物——面包。

    然而为何如此?这恐怕未必是口味偏好,而是因为:食物的发展也总是受限于特定的社会条件,其演变遵循极强的路径依赖。

    众所周知,面条和面包的原料都是面粉(无论是小麦、大麦、荞麦还是黑麦磨成),而要制成面粉,自然首先得有麦子和石磨——这两样一般认为都源于中东。甲骨文中表示麦子的“麦”字,本是外来语,这也是农史上的常识;而石磨在中国的推广一般认为迟至秦汉之际。

    或许可以做这样的推测:中东种植小麦、发明石磨都较早,人们选择的是在土灶中将面食烤熟(其成品为面包、烧饼或馕);但中国在种植小麦时,陶器、青铜器都已相当成熟,而石磨却未推广,以至于先秦的华夏民族可能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只能将麦粒蒸熟或煮熟了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