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5年第19期
编号:13460916
传统铁匠手艺了得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特别文摘》 2015年第19期
     1938年12月,八路军129师在深山区圪腊铺的一处秘密山洞里,成立了第一个小型修械所,修理和生产步枪、手枪、刺刀等。

    游击队发展太快,武器跟不上,仅仅依靠从日军手中夺取,显然不现实。日军不是国民党军,往往会死拼到底,最后把枪炮毁坏也不留给八路。

    最早的工人是一些民间铁匠和木匠。他们游荡于晋冀豫三省之间,最早以打制大刀、红缨枪、猎枪为生,后来世道乱了,改造步枪。有钱的大户们为了保护自家财产,花十二块大洋,让他们造一支。

    几十个匠人凑齐后,八路军派来一个政治指导员,修械所就开张了。

    完全是一个联合的铁匠铺,炉火红红,铁锤咚咚。

    造枪主要是枪筒、枪槽、枪托、小桩、枪栓、搭子勾等八大件,各个部件都不容易制造,因为没有机器,连像样的机床也没有,只有原始的钳子、凿子、钻头、锉刀、扳手、大锤之类。

    但是,中国手工业的传统是了不得的,土家伙也照样能够制造神奇,一样样物件竟然像变戏法儿似的,全造出来了。最主要的是枪筒,当时没有气锤,工人就支起铁架,安上滑轮,将大锤拉起来替代气锤。石磨中间穿一个洞,将铁轴从洞中通过去。铁轴当然不能是直的,中间有一个弓字形的弯儿,钻头安在轴头上,借用转动磨扇带起的惯性力量,硬把铁杆钻成枪筒。而所谓铁杆,是由铁轨烧红之后截取与轮箍接触的那部分精钢加工而成。

    枪筒制好后,要反复打磨,制来复线,做准星、缺口。而后是检验,先通过枪筒看中目标,然后再用准星和缺口看,两者一致后,再装枪托、扳机、枪栓……

    一支完整的步枪就这样脱胎了。

    有了枪,还需要子弹。

    子弹如何造?

    弹壳是不能自制的,因为山洞里没有冶炼黄铜的设备,只有利用旧弹壳。好在战争时期,最不缺的就是弹壳,日本人也不吝惜子弹,一仗打过,满山的石缝里撒满了弹壳。各村发动老百姓去捡,按铜价收购。

    弹壳收集后,先用碱水煮,再清洗、缩孔、拆火帽。

    这之后的第一道工序是装火药。黑色火药的來源全是土法,硝、磺配上棉花灰。硝是从茅房里扫出的白碱土熬制的,磺无法自制,从敌占区私购。三者分别压成细粉状,按比例配制,即成烈性爆炸物。

    再一道工序是装弹头。弹头是用锡制的,民间的锡制品很多,酒壶、蜡台比比皆是。破损的全收上来,加温后浇铸成一个个弹头。

    然后是装火帽。火帽类似于磷火,是子弹的引火,苍蝇屎大小。放入子弹尾部的凹槽后,用薄金属片堵上,再涂上一层特殊的紫胶。中国是没有这种紫胶的,只有进口。太行山里的紫胶是通过地下关系从国民党兵工厂里偷来的。好在用量极小,一桶胶可用半年。

    最后是检验。一排排子弹放在平面上,挨个儿查验,分量重的轻的,弹头长的短的,弹壳松的紧的,都不行,全剔出来,重新加工。

    这些传统的铁匠、银匠、木匠、锡匠、铜匠们,不识字,不懂图纸,习惯于手工作业,经验主义,口莫能言却心知肚明。

    (摘自《燕赵都市报》 图/傅树清), http://www.100md.com(李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