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6年第9期
编号:13459404
“乞丐二妻”享“齐人之福”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特别文摘》 2016年第9期
     我在贝宁从事纺织品贸易时,在该国经济首都科托努开了个门市部。有一天,一个相熟的当地中间人(西非很多行当都普遍存在中间人,经营范围相当广泛)领来一位高高大大的小伙子。这位中间人介绍说,那小伙叫杰乌鲁,尼日尔乡下人,是自己的亲戚,原本看仓库,但雇主关门大吉,他失业已经一个多月,当了一星期乞丐了,问我能不能给找个活,他可以做保人。

    在西非雇佣当地人,“有保”是很重要的,既然有人作保,住处正缺一看门的,便让他留下了。

    杰乌鲁干活勤快,手脚也干净,收工后他就躺在门边屋檐下歇着,晚上就打开铺盖睡在那里,问他为啥不找个住处,答曰“太贵,省着钱要养老婆孩子”。

    旱季快要结束时他突然兴奋起来,说“老婆要来卖玉米”。原来科托努玉米的售价比尼日尔高得多,他所住的乡村离科托努的距离甚至比去尼日尔首都尼亚美还近,既然做丈夫的在科托努有了落脚点,老婆当然也就选择把自家种的玉米运来这里卖。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从门市部回来,便看见杰乌鲁和一个身材高壮、粗手大脚、穿着旧水洗绒衣服的黑人妇女站在门口,他喜滋滋介绍说“这是我老婆”。当晚两口子就在杰乌鲁每天“下榻”的老地方凑合一宿,也算一夜无话。

    第二天中午我们回家时竟不见杰乌鲁,坐在门口看门的是个面生的黑人妇女,身材矮小,也穿着旧水洗绒衣服。

    我十分惊讶——杰乌鲁虽然不算聪明,但一向很本分,从来没有“脱岗”过,而且,这个从没见过的黑人妇女是谁?

    “我是杰乌鲁的老婆。”那女人倒也大方,见我们将车停进院子,就主动过来自我介绍。

    不介绍还好,一介绍我更糊涂了——她是杰乌鲁的老婆?昨天又高又壮的那位又是谁?

    接下来那女人的下一句话让我更糊涂了:“杰乌鲁帮他老婆卖玉米去了,叫我帮忙看着门。”

    当天下午恰好那保人上门,我劈头就问:“到底谁是杰乌鲁老婆?”

    “两个都是。”保人笑了,他解释道,“尼日尔乡下像杰乌鲁这样的穷人,也普遍有两个妻子,当地因经济贫困,男人大多要去邻国沿海大城市打工,体面一点的家庭通常是一个妻子看家,另一个随行,杰乌鲁家实在太穷,又没有孩子要看,所以平时两个都在老家种地,收获季节就‘两妻双双’跑出来卖玉米了。”

    此后一连几天中午,杰乌鲁总是和其中一位妻子外出卖他们的玉米,留下另一位妻子顶班,而且隔天总会换一次。

    一位当地学者告诉我,尼日尔某些边远乡村男女比例失调,男少女多,且妇女多从事农业,收入菲薄,男性则大多在外国打工,收入要好得多,因此这种“一夫二妻”在经济上“其实是很互补的”、“对几个家族都好”。

    这位学者和杰乌鲁同族,却只有一位妻子,他解释说,族人中经济条件越好、教育水平越高,“一夫二妻”现象反倒越少见,这一来是因为思想更加“西化”,觉得娶两个妻子并非什么光彩的事,二来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变了,原本支撑“二妻文化”的最根本前提——家族生存需要,也变得无关紧要了。

    (摘自“陶短房新浪博客” 图/陈明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