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6年第13期
编号:13458972
干然后知不足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日 《特别文摘》 2016年第13期
     我熟悉的一位年轻人,中学时学习成绩极佳,以高分考入理想的大学。然而读着读着,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了。原来他看到同学中有些人学习比较马虎,考试成绩虽然差些,但照样也能过关,也能拿到学分。相比之下,自己的付出太多、太辛苦,有些不合算,于是渐渐放宽了对自己的要求,再不那么刻苦了。

    他的这种状况,我是能够理解的。我年轻时,对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学科,就不大愿意下功夫。例如,英语,我就曾在课本扉页上写下:“生平无大志,但求六十分”。当然为了保险起见,六十五分是要考的。后悔,那是工作以后感到多一门外语知识是有用的事。

    这位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是工作了两三年就主动辞职,出国考研。原来他在工作中感到知识不够用了,很难跟上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水平。这一回,他顺利入学之后,再不是当初在大学时的精神状态,而是刻苦钻研,迅速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果,回国后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干然后知不足。不仅是上了大学,还想出国深造,走考研这样一条路。有些大学毕业生回炉上技校,读“大学生技师班”就是近年来的新现象。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技校,哪怕挂上了学院的牌子,总归比普通高校低一等。大学生甚至“海归”回炉上技校,岂不是很没面子。但是在这些放下“身段”的大学生看来,在“技师班”学到的是实践操作的知识,是动手能力,是终身受用的技能,这正是许多大学生缺乏的“里子”。有了这个“里子”,就业的前景更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会更受人欢迎。他们上升的空间更大,即使做蓝领也更容易成为金牌蓝领。真正赢得了“里子”也就不可能没有“面子”。

    人类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因为人类能够运用后天获得的知识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且这种知识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转移和积累。这就使后人可以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做到一代更比一代强。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积累的知识之广超过了任何个人可能掌握的极限。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在知识大海面前望洋兴叹、止步不前的理由。各种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要求我们不断地掌握新的知识。只会墨守成规、依样画葫芦,迟早要被时代抛弃。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问题在于人们往往只看到学得好的人更有面子,便以为这就是学习的全部目的。一旦这个目的达到,升学、就业、评职称、提级之后学习的动力就随之减弱。有人大学毕业之日高兴地说,终于可以不读书了。这就是只看到学习能有“面子”,而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是得到“里子”。

    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干然后知不足,就会知道还需要什么知识,什么能力。孟子在论人可以有大成就的条件时,特别提出“曾益其所不能”。为了克服这个“所不能”,自然会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刻苦的学习精神,自然不会计较学习单位、学习对象在人们心目中的“面子”。其实,补上了自己的不足,增加了自己的技能,还怕会没有“面子”吗?, http://www.100md.com(余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