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织布多艰辛
说来有趣,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开端和终结都伴随着诗。《诗经》里提到蚕桑次数之多,远超其他。其中就已经有描写纺织艰辛的诗句了。《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蓝草和绿草是染料,姑娘出门采摘一天,采到的绿草两手捧作碗尚且装不满,采到的蓝草,兜起衣裳来也装不满。而她老公出门打猎去了,说好五天回来,第六天还见不到人影。采摘、养蚕、沤麻、纺线、织布,在商品经济出现萌芽、人们可以靠出卖技术养活自己之前,一直是家庭中女性的工作。男耕女织,男人负责粮食生产,女人负责身上衣饰。女人的这项工作并不轻松,因为很费时。常常要“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
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春夏秋冬装都得家里的年轻女性置办,压力自然不小。而麻这种植物单纤维很短,需要将纤维细细捻过,接数根为一缕,才能上机,这叫作“绩”。最初用纺轮用瓦,在汉时用手摇纺车。编织最早采用“指经手挂”的方式,先将经纱排好,用手指一根隔一根地挑起经纱,穿入纬纱。这种方法效率很低,而且织物孔径较大,长度和宽度都很有限。
使用最广的早期织造机械就是腰机,又叫“踞织机”。基本的结构是一张经架,经架由两根经轴构成,两轴间固定多根经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