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日本人
日本人绝对不会有中国人一样“名垂青史”的想法。日本人当然也重视名誉,但重要的不是留名于史,而是那一瞬间的名节,至于百年之后的名誉,任谁也无能为力。这涉及日本人的生死观和自然观,也是中国人最难以理解的部分。最能如实反映这一问题的,是中日间产生政治对立时双方的应对之态。日本人的想法基本是临场型的。日本人多不想让事态恶化,多半都抱着“差不多得了”的态度,以冀息事宁人。然而,中国人看到日本人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总会心生怀疑:是不是因为打着什么坏主意,才故意显出这种不清不楚的态度。
日本人容易被误解的另一个原因,是转变得太快。精通中国文化的评论家竹内好说过,日本文化是“转向型文化”。对于这种转向,往往本人没有罪恶感,周围人也不会予以责难。
对于这其中的理由,竹内好是这样阐述的:“在日本文化中,新的东西一定会陈旧,而没有旧的东西之再生。日本文化在结构上不具有生产性,即可以由生走向死,却不会由死走向再生。”
确如竹内好所言,仅以近代史为例,日本就有过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明治维新,一次是战败。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主唱“攘夷论”。然而,开国主张的势力一旦赢得胜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