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的好孩子
多年前,《纽约时报》一专栏作家在圣诞节前夜,收到一8岁女孩的求教来信。女孩在信中困惑地写到,父母邻居都夸她是一个好孩子,但食物玩具都要她让给弟弟。好孩子比坏孩子要吃亏,那为什么还要做个好孩子呢?
该专栏作家也对这一社会现象感到很困惑。经多方讨教,深度思考后,该专栏作家在《纽约时报》上公开作答,讲“好孩子”的名声就是对一个好孩子的最大奖赏,好名声将使好孩子终身受益,等等。
这封公开信以成人视角,回答了一个问题,即好孩子并非总是吃亏的。不过,这种形而上的回答,在孩子们的眼中,是否有点不着调呢?在物质匮乏阶段,被夸为“好孩子”的孩子饿肚子,不受成人待见的壞孩子吃果子,这一事实,怎能让孩子们不困惑呢?怎能让孩子们一心去做个好孩子呢?
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而已。首先要明确,大人口中的“好孩子”确实是大人喜欢的好孩子。给孩子口中的“坏孩子”吃果子,并不是对坏孩子不良行为的奖励,而是大人们为免麻烦的行为而已。其次,一定不能对好孩子口惠而实不至,大人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文明社会,好孩子易于立足;发展中社会,因规矩没有牢固地确立起来,不守规矩的孩子,反而容易显胜。是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引导其向善作为,但也要助其提高识恶能力,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成长。曾有网文调侃的“当年的好学生,当今的弱势草民”现象,与当年8岁美国女孩之问,颇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人们觉得做好孩子吃亏,做好学生吃亏,做好干部吃亏,做好公民吃亏,做好员工吃亏,还能坚持向好吗?如之奈何?谁又能回答呢?
(摘自《片景丝语》中国文联出版社 图/子依), http://www.100md.com(牛灿)
该专栏作家也对这一社会现象感到很困惑。经多方讨教,深度思考后,该专栏作家在《纽约时报》上公开作答,讲“好孩子”的名声就是对一个好孩子的最大奖赏,好名声将使好孩子终身受益,等等。
这封公开信以成人视角,回答了一个问题,即好孩子并非总是吃亏的。不过,这种形而上的回答,在孩子们的眼中,是否有点不着调呢?在物质匮乏阶段,被夸为“好孩子”的孩子饿肚子,不受成人待见的壞孩子吃果子,这一事实,怎能让孩子们不困惑呢?怎能让孩子们一心去做个好孩子呢?
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而已。首先要明确,大人口中的“好孩子”确实是大人喜欢的好孩子。给孩子口中的“坏孩子”吃果子,并不是对坏孩子不良行为的奖励,而是大人们为免麻烦的行为而已。其次,一定不能对好孩子口惠而实不至,大人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文明社会,好孩子易于立足;发展中社会,因规矩没有牢固地确立起来,不守规矩的孩子,反而容易显胜。是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引导其向善作为,但也要助其提高识恶能力,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成长。曾有网文调侃的“当年的好学生,当今的弱势草民”现象,与当年8岁美国女孩之问,颇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人们觉得做好孩子吃亏,做好学生吃亏,做好干部吃亏,做好公民吃亏,做好员工吃亏,还能坚持向好吗?如之奈何?谁又能回答呢?
(摘自《片景丝语》中国文联出版社 图/子依), http://www.100md.com(牛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