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不同医
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医大夫在给人看病时,常常会对同样症状的病人开出同样的药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药物的用量却是不同的。汉代医圣张仲景就认为,对待病人,必须要因人、因地、因时进行治疗,就是指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不同的治疗时间、不同的治疗地点来运用不同的药物,而且要在处方的药物用量上来严格地区别。这就是中医学上所讲的辨证施治。
中医学认为,治病用药的药量和地域有紧密的关联。中医把药物分为寒药和热药,就是生长在同一个国家,也是一些地方潮湿,一些地方干燥,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中药药效的发挥,所以高明的医家在选择用药时就非常注意药量的把握。
南朝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从药名、产地、形态三方面阐述了药材的疗效与产地的关系。明确地指出了就地取材产生的混乱和药效不够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時他还指出,同是“蜀药”“北藥”,也要精选,要注意小环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唐代药王孙思邈编著的《千金翼方》中,也特别强调“用药必依土地”。由于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诸方面因素,使药材的品质各不相同,同一种药材,即使长成后其外形看不出多大明显变化,但其内在的有效含量即特有药效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药材的用量上也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对于不同产地的同一种药材,药效高的可以适量减少,而药效差的不妨多用一些。
(摘自“百度阅读” 图/黄煜博), 百拇医药(杨力)
中医学认为,治病用药的药量和地域有紧密的关联。中医把药物分为寒药和热药,就是生长在同一个国家,也是一些地方潮湿,一些地方干燥,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中药药效的发挥,所以高明的医家在选择用药时就非常注意药量的把握。
南朝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从药名、产地、形态三方面阐述了药材的疗效与产地的关系。明确地指出了就地取材产生的混乱和药效不够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時他还指出,同是“蜀药”“北藥”,也要精选,要注意小环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唐代药王孙思邈编著的《千金翼方》中,也特别强调“用药必依土地”。由于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诸方面因素,使药材的品质各不相同,同一种药材,即使长成后其外形看不出多大明显变化,但其内在的有效含量即特有药效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药材的用量上也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对于不同产地的同一种药材,药效高的可以适量减少,而药效差的不妨多用一些。
(摘自“百度阅读” 图/黄煜博), 百拇医药(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