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见字如面”
网上流传一封信,是某高校招生教师写给一残障考生的,欢迎他入学深造,赢得网友一片赞许声。只是这封信在行款提称上似有不妥:“亲爱的某某同学:见字如面。首先……”
时下“见字如面”一词有泛滥之势,某电视台有一档有名的读信节目,便以“见字如面”为题。然而多数人似乎不知,这一提称有其专属性,是长辈写信给晚辈的专用语,一般是父母写给子女。
古人讲求孝道,无论子女对父母晨昏定省、当面问安,还是父母对子女耳提面命,都强调一个“面”字。由此又派生出“父母在,不远游”等信條。不过走出四世同堂的农耕时代,子女为生活计,难免要辞亲他往。于是,信札候问代替了觌面受教。子女写信问安,例称“父母大人膝下”如何如何,父母写信回复,则称“吾儿见字如面”。意思无非是,你希望当面问安的心情我已领受,见到我的“字”如同见面一样,无异于当面聆训了。
不难看出,“见字如面”四字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客套;仔细体会,其中还微带居高临下的姿势,是对对方想要当面示敬的理解与答复。当然,不讲客套,又恰是一种亲情流露,晚辈自能领会。
不过你若给朋友写信,用“见字如面”就有点“托大”!你知道人家愿不愿意见你这张脸,就以“字”代“面”,送到人家眼前?至于给上级或长辈写信,就更不能这么说。
老师写信给学生,能不能用“见字如面”呢?似乎也不妥。从前有修养的老先生,对待学生都极为客气,动辄称“兄”;写信则称“足下”“阁下”,以平辈待之。至于给素未谋面的学生写信,就更不宜用这个。你让人家“见字如面”,恐怕人家想破腦袋,也想象不出您的“面”相如何,只剩诚惶诚恐的份儿!
“腹有诗书气自华”。肚子里没那么多“诗书”也不要紧,现代词语同样能表情达意,文白夹杂,有时反倒少了些诚恳。
(摘自《今晚报》 图/黄文红), 百拇医药(胡晖)
时下“见字如面”一词有泛滥之势,某电视台有一档有名的读信节目,便以“见字如面”为题。然而多数人似乎不知,这一提称有其专属性,是长辈写信给晚辈的专用语,一般是父母写给子女。
古人讲求孝道,无论子女对父母晨昏定省、当面问安,还是父母对子女耳提面命,都强调一个“面”字。由此又派生出“父母在,不远游”等信條。不过走出四世同堂的农耕时代,子女为生活计,难免要辞亲他往。于是,信札候问代替了觌面受教。子女写信问安,例称“父母大人膝下”如何如何,父母写信回复,则称“吾儿见字如面”。意思无非是,你希望当面问安的心情我已领受,见到我的“字”如同见面一样,无异于当面聆训了。
不难看出,“见字如面”四字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客套;仔细体会,其中还微带居高临下的姿势,是对对方想要当面示敬的理解与答复。当然,不讲客套,又恰是一种亲情流露,晚辈自能领会。
不过你若给朋友写信,用“见字如面”就有点“托大”!你知道人家愿不愿意见你这张脸,就以“字”代“面”,送到人家眼前?至于给上级或长辈写信,就更不能这么说。
老师写信给学生,能不能用“见字如面”呢?似乎也不妥。从前有修养的老先生,对待学生都极为客气,动辄称“兄”;写信则称“足下”“阁下”,以平辈待之。至于给素未谋面的学生写信,就更不宜用这个。你让人家“见字如面”,恐怕人家想破腦袋,也想象不出您的“面”相如何,只剩诚惶诚恐的份儿!
“腹有诗书气自华”。肚子里没那么多“诗书”也不要紧,现代词语同样能表情达意,文白夹杂,有时反倒少了些诚恳。
(摘自《今晚报》 图/黄文红), 百拇医药(胡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