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暖的“楚河汉界”
对于南方和北方的分野,中国人有三种说法。不少广东人把除广东以外的地方都称为北方,显然,这些广东人眼中的南方——广东的冬天是不需要供暖的。第二种说法是南北以长江为界。第三种是中国地理教材上的分法,南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秦岭—淮河”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提出的。秦岭对冷热空气有阻挡作用,南方属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最低气温不低于-5℃,且低温持续时间较短。
尽管长江与“秦岭—淮河”沿线相距不远,但南方供暖讨论的范围显然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区域和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但仍没有供暖的地区。
20世纪50年代,在物质匮乏、能源奇缺的背景下,周恩来总理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此后,中国政府一直将“南北分界线”作为“是否供暖线”,并沿用了60多年,如此便形成了现在的中国供暖现状。
因此,北方供暖和南方不供暖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形成的。“一刀切”的结果,是中国出现了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在北方供暖地区过冬比在南方过冬舒适。在南方过冬有人的耳朵、手脚会被冻肿,屋里屋外一样冷,上床、起床都需要勇气。
其实,人的冷暖舒适感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取决于湿度、风速和光照。湿度对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长江沿岸地区冬天湿度平均在70%左右,考虑湿度对温度的影响,长江沿岸地区冬天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要比实际温度还低7℃左右。
科学家认为,18℃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11℃是人体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从前南方不供暖的理由,是因为南方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的天数不到90天,但考虑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人体感受到的溫度要比该温度低7℃。也就是说,南方地区的室内温度需要平均提高10℃以上,人才能感到舒适。
客观上说,除了冬季暖和的海南、广东、广西不需要供暖外,其他地方都需要供暖,只是需要供暖的期限有差别。北方供暖3~6个月,而南方只需要供暖2~3个月。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成为GDP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南方供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中国已经由计划经济机制改革为市场经济机制,供暖的“楚河汉界”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
(摘自“大众网” 图/王建峰), 百拇医药(刘兴成)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秦岭—淮河”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提出的。秦岭对冷热空气有阻挡作用,南方属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最低气温不低于-5℃,且低温持续时间较短。
尽管长江与“秦岭—淮河”沿线相距不远,但南方供暖讨论的范围显然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区域和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但仍没有供暖的地区。
20世纪50年代,在物质匮乏、能源奇缺的背景下,周恩来总理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此后,中国政府一直将“南北分界线”作为“是否供暖线”,并沿用了60多年,如此便形成了现在的中国供暖现状。
因此,北方供暖和南方不供暖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形成的。“一刀切”的结果,是中国出现了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在北方供暖地区过冬比在南方过冬舒适。在南方过冬有人的耳朵、手脚会被冻肿,屋里屋外一样冷,上床、起床都需要勇气。
其实,人的冷暖舒适感不仅取决于温度,还取决于湿度、风速和光照。湿度对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长江沿岸地区冬天湿度平均在70%左右,考虑湿度对温度的影响,长江沿岸地区冬天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要比实际温度还低7℃左右。
科学家认为,18℃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11℃是人体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从前南方不供暖的理由,是因为南方年日均温度低于或者等于5℃的天数不到90天,但考虑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人体感受到的溫度要比该温度低7℃。也就是说,南方地区的室内温度需要平均提高10℃以上,人才能感到舒适。
客观上说,除了冬季暖和的海南、广东、广西不需要供暖外,其他地方都需要供暖,只是需要供暖的期限有差别。北方供暖3~6个月,而南方只需要供暖2~3个月。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成为GDP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南方供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中国已经由计划经济机制改革为市场经济机制,供暖的“楚河汉界”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
(摘自“大众网” 图/王建峰), 百拇医药(刘兴成)